【电影发狂】《倾城之泪》,颜射与无痛之吟(影评)

标签:
李治廷罗斯倾城之泪《苏菲的选择》《辛德勒名单》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催泪片的先决条件是制造感动,通常编导会建立一个观众熟知的寻常气场引发共鸣后加以打破。《倾城之泪》则用了三段观众熟知的寻常故事,这些故事要么来自《读者》,要么来自微小说,要么瞎编乱造。影片故事开始后,周冬雨跟李治廷过家家似的苦情戏缺乏荷尔蒙,被死亡气息浸染的医院戏也令人厌烦,大量哭戏让人蛋疼,哭到一半就有观众嚷嚷“真没劲”,而这段故事结束的时候有观众一边起身穿大衣一边说“总算演完了”。
通常高明的电影会让观众“于无声处听惊雷”,三流影视节目才会让演员使劲飙泪,像疾病一样情绪感染观众。《倾城之泪》的手法便是后者。不论周冬雨和李治廷的苦情戏,梁咏琪的励志戏,还是陈乔恩和窦骁的互虐戏,都是演员自我陶醉让观众看得受罪。试想,倘若《苏菲的选择》中梅丽尔·斯特里普泪喷如洪,影片是否会打动观众?《辛德勒名单》中辛德勒时刻飙泪,影片是否会打动观众?《泰坦尼克号》中杰克和罗斯时刻嚎啕,影片是否会打动观众?
《倾城之泪》编导用廉价二手的情节和肤浅苍白的手法呈现了三段故事,尽管从画面效果上可以看出导演花了心思,三段故事分别采用数字机、35mm胶片和16mm胶片拍摄,但导演未在故事和艺术表现力上有所见长,只展现了可有可无的摄像技术,其结果是演员演得卖命,观众看得不知所云。(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