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岁岁清明》,被打断的唯美(影评)

标签:
杭世骏杭州岁岁清明影评二十四节气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茶道
茶是杭州的气味,杭州的名片,《岁岁清明》以茶为线索,让故事与茶寸步不离,将影片与文化结合得非常巧妙。杭州有着渊源的茶文化,从唐至清一千二百年间,无数文人骚客尽情泼墨,挥洒茶意,撰写了大量与杭州茶品及茶文化有关的文字,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便是其中代表之一。《岁岁清明》里还出现了女孩阿敏为尹家少奶奶胸口捂茶的桥段,将古老文化巧妙融入故事。影片以赵家的茶山为布景,尹家年年清明去茶山买茶为线索,让故事围着茶和清明展开,令影片极富地方文化代表性,文化根基十分突出。
节气
影片故事均发生在每年清明,同样暗含文化底蕴。尽管清明作为中国农耕社会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节气,其本身却更多成为公众祭扫的节日。《岁岁清明》故事时间点紧紧围绕清明节,非常巧妙地暗含了一层悲壮的基调,为影片结局埋下伏笔。
气节
片中尹家少爷在片尾表现出的英勇气节突显了“杭铁头”的傲骨。“杭铁头”是杭州地方性格的代表。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爷殿试翰林院诸官,以取“直士”(诚直之士)为名,要求大家坦陈己见。杭州知识分子杭世骏信以为真,写了五千余字直言。乾隆看后勃然大怒,认为杭世骏“怀挟私心,竟敢藐视满人若此,移交吏部查办”。幸得刑部尚书徐本竭力求情,杭世骏这才免得一死,革职回乡。乾隆三十年(1765年),皇帝南巡,驾临钱塘。杭世骏已至垂暮之年,前往接驾。乾隆还记得杭世骏,便问:“汝之性情改过么?”杭世骏答道:“臣老矣,不能改也。”
片中尹少爷由青涩莽撞到肩负家仇国恨的转变正突出了“杭铁头”的气节。影片结尾跳脱了观众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故事迸出厚积薄发的能量,给人心灵带来撞击与震撼。尹少爷的成长和对传统与气节的继承是中华民族希望的象征,而他的玉石俱焚则是值得整个中华民族学习的傲骨。
最后
《岁岁清明》的剧本是一大亮点,故事借女孩阿敏的视角将观众带回那段美好时光,让观众爱上杭州的山水与文化后,再被侵华日军无情打断。前期铺陈和后续高潮的处理构思精巧,台词也十分生动。影片悲壮的结局反射出杭州人的真性情,而片尾唤着爸爸妈妈看山下风景的小男孩则象征了生生不息。(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