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人情暖暖,顾影自怜

(2011-04-18 22:28:44)
标签:

娱乐

徐克

金像奖

香港电影

打擂台

30届

谢霆锋

刘嘉玲

时尚

杂谈

分类: 扭腰客娱乐视线/言论月月抒

第三十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提名名单充满悬念,扑朔迷离。主要提名奖项缺乏往年众口一辞的热门,名单上尽是黑马。颁奖晚会进程中无数影迷在微博上发出错愕尖叫。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上最大的赢家是商业到牙齿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该片获得十三项提名,包揽了其中六个大小奖项。然而看似缺乏逻辑指引的香港电影金像奖却有着自己明确的方向性,那就是香港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浓浓的人情味。

 

表演奖家庭气息浓重

 

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表演奖单元最具人情气息。不论最佳男女主演奖还是最佳男女配角奖都体现出了浓浓的家庭温暖。

 

出道十余年,十分敬业的谢霆锋凭《线人》一片获得了最佳男主演奖。这个奖项是这届香港电影金像奖中最靠谱的一个。谢霆锋在公众注视下一路成长至今,他对事业的努力与对家庭的担当让人看到了新一辈年轻人对香港电影人精神的继承。许多香港人早已把他当成一家人看待,就连周润发在颁奖前也看好霆锋,盛赞他说“香港电影后30年,就靠你了。”

 

刘嘉玲的此前五次入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演单元却颗粒无收,这一次终于如愿以偿。刘嘉玲在《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的戏份不重,且内心戏不够深入。可以说,她凭此前任何一部获提名影片拿到该奖都应得应分,唯独此次令人觉得欠缺说服力。有人说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委看重的是刘嘉玲的劳苦功高;也有人说因为刘德华再旺女主演,但如果把刘嘉玲的婚姻作为分水岭,一切便可释然。刘嘉玲早年作为外省人进入香港演艺圈,打拼多年并不被排外的香港人完全接纳。即便她主演了《阿飞正传》《自梳》和《无间道2》等片,却始终与香港电影金像奖无缘。而与梁朝伟婚后,香港电影金像奖给了她。可以说,香港彻底接纳了她。她过门了。

 

本次最佳男女配角奖分别给了《打擂台》的主演泰迪罗宾和邵音音。泰迪罗宾在《打擂台》里的角色颇富喜感,按说此类角色不易在艺术上有何建树。邵音音的表演也欠缺生动。两位老牌明星的获奖多半因为他们的出镜同样代表了香港精神。

 

最佳导演奖妖风再起

 

徐克执导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本质上与他从前的电影并无不同。纯商业化的制作以及对好莱坞主流电影精华的嫁接让这部中规中矩的影片成了2010年的大卖电影。

 

本届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提名名单中,不论执导《叶问2》的叶伟信,执导《线人》的林超贤,执导《打擂台》的郭子健与郑思杰还是执导《剑雨》的苏照彬都在艺术上缺乏本质提升。徐克的《狄仁杰》艺术上同样欠缺惊喜,但特效技术上的进步让香港电影人看到了香港商业片与国际接轨的可能。

 

这是徐克自1992年凭《黄飞鸿》拿到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后再度拿到该奖。十余年间,徐克始终坚持尝试让香港B级片与CG技术进行嫁接。这一次他总算成功了。香港电影金像奖把最佳导演奖给了上一年最能赚取票房的导演。徐克事业的起落也波动着香港电影产业。把这一大奖再度给他情感上倒也说得过去。

 

最佳电影奖回归温情

 

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获提名影片中,《打擂台》的胜出着实出人意表。这并非《投名状》或《十月围城》那样的票房大片,并不具备十足的票房领袖资质。多年来香港电影金像奖未曾表彰制作心水的剧情片,很多时候把大奖给了救市的票房大片。这次大奖给了《打擂台》,着实让人感到意外。

 

细细品来,此次大奖颁给《打擂台》却在情理之中。《打擂台》有着最脉脉的温情,那是对香港电影人自强不息精神的沿承。《打擂台》制片人林家栋说,“票房不重要,重要的是背后的精神,背后的意义。”导演郭子健则借片中台词豪迈地给影片做了总结:“不打不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赢。这个是香港电影的精神。”

 

市场是大陆的,也是香港的

 

多年来香港电影人不断为找寻新的市场进行着尝试和努力,也不断为适应市场寻求着自身改变。尽管市场在变,香港人的制作方向也在变,香港电影的品牌却始终屹立。本次香港电影金像奖以及颁奖晚会并未一味拜金,看重票房,而是不断强调着香港电影人的精神。对往昔瞬间的精彩回顾也让人为香港电影人的努力而折服。

 

香港电影很大部分靠动作片支撑市场,武术指导和武打明星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着香港电影人的敬业精神。此次颁奖晚会对成龙赞誉和颁给《叶问2》武术指导洪金宝的最佳动作设计奖都是对其贡献的肯定。可以说,虽然香港电影人某些时候缺乏好莱坞犹太人的道德底线,却在敬业精神上不输给任何对手。

 

颁奖晚会上,谷德昭与郑丹瑞搞了一段插曲——老板问:“可以卖两个亿吗?”答:“行。”老板问:“可以让我女朋友做女主角吗?”答:“行。”老板问:“可以让我另一个女朋友也做女主角吗?” 答:“没问题…… ”这是拍出《叶问》这类影片的香港电影人对大陆某投资人的冷嘲热讽。香港电影的强势源于投资方并不过分干预电影创作,这点对投资环境尚不成熟的中国大陆来说显得有些望尘莫及。因而就目前形势看,市场是大陆的,也是香港的。但终究还是香港电影更加强势。因为香港电影人虽然也拜金,但他们有某种精神的力量指引前行。

 

最后

 

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香港电影金像奖走过三十年,未来如何难以预料。但香港电影人有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点从这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评选结果便可看出。因而纯粹从艺术角度出发揣测和解读金像奖是拧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与艺术无关。那只是香港电影人一年一度抱团儿的顾影自怜。(电影发狂/文,原文刊于《凤凰网》,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