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房不剩防李念电影蜗居房事娱乐时尚杂谈伤不起观音山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本片选用“房事”作为影片主题是个非常讨巧的办法。“房事”在中国具有诸多代表性。福利国家政府补贴百姓的住房在中国成了地方政府靠出卖土地创造政绩带动GDP的摇钱产业。巨大的经济利益让“China”成了“拆哪”。《新闻联播》里一年144元房租的哈尔滨小胖成了中国公民的幸福偶像。于是许多网民想住进满是幸福的《新闻联播》里。多数中国青壮年背负三代人的血汗换来只有七十年土地使用年限住房的同时还要为医疗养老和子女教育问题发愁。因而“房事”问题牵动着中国百姓的神经,影片本身也势必如电视剧《蜗居》一般因焦点话题引来关注。
《房不剩防》并非《A面B面》那样旨在给社会开药方的电影,因而《房不剩防》放下了社会包袱,成了部旨在逗人开心的喜剧。片中男主人公英铭是个令人生厌的骗子,当他靠花言巧语忽悠出第一套糟糕住房后,观众会喜欢上这个无可救药的骗子。影片故事有着少许周星驰电影无厘头气氛。这点可以从英铭读过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许多反差强烈的无厘头搞笑桥段中能够得到印证。片中没有出现中国国产喜剧电影里要命的二手笑料。英铭父母在饭桌上揭孩子短和“人参公鸡”等喜剧段子都令人捧腹。尽管财迷在自己家院子里挖出口井的段子在《我爱我家》里用过,移栽到这部影片里仍有喜感。
片中演员表演也算差强人意。赵毅扮演的英铭并不过度夸张。这大概仍与本片导演孙达对周星驰电影的个人偏好有关。周星驰在自己的影片里并不过度卖弄,笑点多出自夸张的配角。因而本片配角的表演远比男女一号夸张。姜超、何云伟、李菁和其他配角的夸张演绎让影片变得更加搞笑。凭《蜗居》声名鹊起的李念在片中依旧卖萌。大概限于角色本身,李念扮演的小柯与《蜗居》里的郭海藻并无二致。不过这种不变让人感觉十分受用。
倘若住房不能成为公民福利,与住房有关的故事势必以悲剧收场。《房不剩防》并未给出当代中国人购房出路,而是给了观众一个白日梦般的憧憬。所以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好过结局。本片剪辑节奏上仍有很大提升余地。作为喜剧片,《房不剩防》算较为称职。影片笑点颇多,可以值回票价。但想在片中找寻深层次的社会意义和思考会徒劳无功。这只是个打着“房事”之名讲述一个骗子改邪归正,抱得美人归的故事。(电影发狂/灌,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