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艾默里电影发狂洛杉矶之战第九区独立日娱乐时尚杂谈影评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整体看来,《洛杉矶之战》的拼凑痕迹很重。影片摄像虽采用了35mm胶片,却同样在模仿DV纪录片的肩扛模式。故事中外星人入侵的故事很像《独立日》,大兵的群戏很像《黑鹰坠落》,摄像方式则模仿了《科洛弗档案》和《第九区》等影片。编导将诸多经典影片捏合到了一起,铸成了这部影片。由于缺乏形式与内容上的创新和突破,《洛杉矶之战》尽管视觉景观非常好看,却无法成为下一个经典。
擅于讲述人类在大灾难面前精诚团结故事的导演是罗兰·艾默里奇。艾默里奇执导的影片中,不论《星际之门》《独立日》《后天》《史前一万年》,还是大热的《2012》,都有着这一源自圣经的宏大主题。《洛杉矶之战》的主题与此类影片如出一辙。上次任务中失去手下士兵的参谋官楠茨需要带领小队逃生并寻机反抗外星人的入侵。虽然过程一波三折,子弹横飞的动作戏和外星道具非常好看,但故事套路太过艾默里奇,让人觉得程式化痕迹过重,缺乏美式大片应有的原创色彩。只乐意讲述一个故事主题的艾默里奇本身已经在作品内容上难于突破,对年轻导演乔纳森·理贝斯曼来说创新更难。若不像《第九区》那样在故事主题和意义上有实质突破,影片很难获得良好口碑。有《第九区》的成功在先,《洛杉矶之战》的故事显得缺乏深度,如同嚼蜡。
尽管本片导演在影片可看性上下足功夫,但导演手法同样缺乏独创精神。片中多次出现的模拟士兵耳鸣场面在《拯救大兵瑞恩》后已被无数战争片山寨。军车和悍马横冲直撞的桥段也是《黑鹰坠落》的明显章节。解剖外星人寻找外星母舰弱点等桥段则出自《独立日》。属于《洛杉矶之战》本身的场面上的原创精彩实在少得可怜。该片上映一周后IMDb评分只有6.6分。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评价本片说,“《洛杉矶之战》是部吵闹、暴力、丑陋、愚蠢的电影。”
艾伦·艾克哈特在片中扮演的参谋官楠茨有着纠结的心理争斗。可惜演技上挑大梁的只有他一个。其他演员表演上给人印象不多。更要命的是,配角的对白少得可怜,没有挂掉的角色连展示性格的机会都不多。团队里虽有白人、黑人、黄种人和南美裔,却只是兼顾市场和平衡人种的配料。这让整部影片看上去像是参谋官楠茨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