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徐静蕾才女变性女《杜拉拉》炒作黔驴计穷

(2010-04-03 17:17:48)
标签:

杜拉拉

黔驴

才女

激情戏

徐静蕾

中国

人翔

电影发狂

影评

娱乐

分类: 扭腰客娱乐视线/言论月月抒

【电影发狂】徐静蕾才女变性女《杜拉拉》炒作黔驴计穷电影《杜拉拉》最早吸引我注意力的,是一条徐静蕾内衣当泳衣的消息。当时第一感觉就是,她,这个才女,居然要靠这个来吸引眼球了!?转而叹息——时间是女人和女明星的天敌!

 

在年轻美貌的时候,写作才华和头号博客,成为美女老徐的锦上添花——虽然那些文字略显青涩与稚嫩,可是一想到写出这些东西的是一个还算漂亮、还算出名的女明星,很多看客也就不那么计较了。一晃三十好几了,失去了青春美貌这一金字招牌,再想靠浅薄的、伪小资的写作来维系名声,俨然是不可能的任务了。

 

徐女能够舞文弄墨,尽管水平一般般,却高于她的演技。作为演员,徐静蕾不可谓缺少机会,在多部大片中屡次露脸,而且角色亦有发挥的巨大空间。尤其是《伤成》和《投名状》,香港编剧给了她令人嫉妒的表演空间,丰富的人物剧情设定,可惜,徐女的演技太过平庸,要么是露出两个小酒窝的浅笑,要么是一脸阶级斗争的苦相,除此之外,几乎没有其他表情。

 

徐静蕾的表演完全没有投入性,也没有带入性。用表演课老师常用的一句话说,她根本没有打开心门。没有从心灵枷锁中释放出表演的激情与忘我境界。她的演出很大程度上,像是一个旁观者,平白得近乎虚假。所以,徐静蕾这个文化符号,尽管频频出现在中国的流行文化和时尚元素中,却始终不愠不火,知名而不著名。根源就在于,她的文化版图杂乱而缺乏亮点。

 

应该说,徐静蕾选择《杜拉拉》是很聪明的,甚至可以说,是她目前最好的选择。这恐怕跟背后那个老谋深算的、骨精灵怪的,前男友,或者伪男友王朔不无关系。以徐女文字上表现出来的智慧,未必能做出如此高明的决断。白领精英杜拉拉,跟徐静蕾倾心打造的小资才女形象不谋而合,杜拉拉的文学气和文字韵味,也最适合自诩作家的徐静蕾来演绎。至少网络小说杜拉拉的读者中有很多也是徐静蕾的博客粉丝。

 

这个天作之合的瑕疵就在于,二者其实都是半瓶子醋,都是借着网络炒作起来的文化快餐。小说《杜拉拉》适合于一边喝咖啡,一边听音乐,一边玩着游戏,一边浏览;徐静蕾的表演,适合于给刘德华、梁朝伟等绿花当一朵漂亮的红叶。但是,当它们俩单独组合成一部电影的时候,当需要有合理的故事逻辑、此起彼伏的噱头、独树一帜的表演,等等来形成无可替代的卖点的时候,此二者皆先天不足。

 

作为公关团队,能够打出的唯一一张牌就是“性”。这是网络小说无往而不胜的利器,更是大片炒作屡试不爽的秘诀。可怜的是,徐女必须从才女转变为性女。于是乎,激情戏,露背图,第一次等等接二连三,接踵而来。无论是网络文章,论坛软文,还是电视访谈,性和激情戏,都成了核心谈资。可是谁都明白,在中国今天的电影尺度下,这些东西充其量又能如何?

 

要我说,《杜拉拉》的炒作,是丢了西瓜捡芝麻。为了吸引眼球,丢掉了影片招牌和女演员形象的底线。这本是一部不该以激情戏为卖点的影片,这也不是一个以性女为定位的女演员,其目标观众也不是奔着这个去电影院的——尽管可能为这个点开网站链接,饮食那女嘛!

 

一句话,《杜拉拉》的炒作以性感为卖点,实在是,黔驴技穷!(人翔/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