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风声》:一出打着SM旗号的闹剧(影评)

(2009-11-22 12:08:41)
标签:

风声

sm

闹剧

电锯惊魂

olympia

电影发狂

周迅

李冰冰

张涵予

杂谈

娱乐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电影发狂】《风声》:一出打着SM旗号的闹剧(影评)随着《潜伏》的热播,故事跟《潜伏》有一拼的影片《风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上映了。该片虽然宣传声势并不浩大,但从卡司阵容看,该片故事虽然走了Cult片路线,但仍然没能Cult得彻底。
 
古宅、地牢、刑囚和虐杀,这些元素通常会出现在美国最大的独立片厂——狮门影业的片子里。此类题材的代表作便是《电锯惊魂》系列。该系列不单以花样千奇百怪的虐杀和肢解闻名,而且剪辑也非常稔熟,令人叹为观止。披着“爱国主义”外皮的《风声》显然不是要探讨战争多方的正义性,而是在卖弄明星们的SM争取票房利益最大化。
 
《风声》借鉴了《电锯惊魂》们的剪辑手法。从模拟脉冲信号视角,到旁白式的字,都有着明显美国Cult片的剪辑手法和痕迹。只是这些剪辑学得不够彻底,不单没能加快影片节奏,反而拖慢了节奏,干扰了观众对画面文字的阅读。
 
除此之外,《风声》几段虐囚戏也是在极力模仿《电锯惊魂》们。可惜的是,在中国即便打着“抗日”大旗,也不可能完全还原美国R级片的血腥味道。因而,《风声》只能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即使吴大队被钢针扎的酷刑戏,我们依然感受不到残忍。钢针在银幕上实在太小了。此外,这玩意在中国主要是用于通络和减肥,怎样也让人跟施暴联系不到一块儿去。这种视觉效果远比被钩子拉得皮肉分离,用钝器夹得人血肉横飞来得震撼。
 
《风声》最失败的地方是对人物的塑造和处理。由于缺乏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一开始就是莫名其妙的“警察抓小偷”,所以没人同情片中人物,片中人物命运便无法触动人心。看着一个个呲哇乱叫的伪军打工仔,观众是同情还是称快?相信观众有的只是一头雾水。因为这只是一出打着SM旗帜的闹剧。
 
中国电影人玩儿暴力邪典,现在还很不是时候。(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