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9):太阳照样升起(完)

(2009-10-20 18:42:08)
标签:

中国电影

票房

电影市场

olympia

电影发狂

六十年

杂谈

娱乐

国庆

分类: 电影也疯狂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9):太阳照样升起(完)最后:太阳照样升起

毫无疑问,中国拥有广大的电影市场前景。近年来,中国电影票房以飞快的速度逐年递增。据广电总局统计,2008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总收入(不含农村市场)达到了创纪录的42.15亿元,比2007年增长了26.69%。这样的票房成绩让中国电影市场跻身到了全球电影市场前十之列。

 

在政策扶植下,2008年中国国产影片在票房上贡献了25.63亿元,占票房总收入的60%以上。其中,仅《长江七号》《投名状》《画皮》《功夫之王》《大灌篮》《赤壁(上)》《非诚勿扰》和《梅兰芳》这八部票房过亿的大片在中国内地赚取的票房总和就将近20亿元。而其中,一部《赤壁(上)》就创造了3.12亿元的中国国产电影票房纪录。这充分说明,中国大片产业经过短暂蛰伏,又进入了另一个青春期。据介绍,中国现在每年故事片总量在400部左右,已成为世界第三电影生产大国。

 

【电影发狂】中国电影60年(19):太阳照样升起(完)

电影《疯狂的石头》海报

 

一个大国的真正崛起,其标志就是文化产业的输出。中国电影人在开发庞大电影市场,努力形成电影产业的同时,也在积极向海外寻求市场。从前“中国国产大片”定位过广,因而备受诟病。但从《赤壁》和《功夫之王》这些影片来看,“中国国产大片”已经开始将东西方的定位由从前的二者兼顾渐渐变得“一头大”了。这标志着“中国国产大片”产业从此迈向成熟。

 

除“大片”外,像《疯狂的石头》这类中小成本影片也有着不错的票房。同时,一些“地下导演”也开始渐渐走入地上。随着中国制造的类型片的日渐兴盛,势必取代现阶段“中国国产大片”大头沉的局面。日后会逐渐形成电影发达国家那样,靠中小成本影片支撑票房的状况。到那时,“百花齐放,百鸟争鸣”。中国电影一片阳光灿烂……(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参考文献:

1.       高静静/文,论第五代电影导演的商业化转型之路》,人民网

2.       刘阳著,《媒介转型论》,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3.       顾峥著,《新时期中国电影论》,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4.       王春荣著,《新时期电影的多元结构》,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7.

5.       佐藤忠男著,《中国电影百年》,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6.       吴小丽、徐甡民著,《九十年代中国电影论》,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7.       刘怀舜、刘书亮、张建勇著,《新中国电影50年》,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8.       吴小丽、徐甡民著,《九十年代中国电影论》,上海: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9.       杨远婴、潘桦、张专著,《九十年代的“第五代”》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

 

 

注:原文发表于Tom网,标题为《梦想与变迁——中国电影60年》
 
作者曾任某娱乐杂志副主编。旅居欧洲,著作不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