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僵尸肖恩》:约翰牛与下流之路(影评)

标签:
电影影评僵尸肖恩约翰牛英国olympia电影发狂文化杂谈娱乐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通常而言,英国电影艺术气息较重,大多不屑讨好观众。即便一些英国喜剧,也都有电影人的雄心壮志和巧妙构思在里头,看起来既绅士又造作,低俗得不彻底,下流得很正经。《僵尸肖恩》倒是十分彻底,暴力、色情、滥情、多角恋、畸形恋和一系列无厘头的节目纷纷上演。除演员纯正的英格兰口音和如假包换的伦敦住宅外,个中情节完全与英国无关。这些下流的腔调本来是属于美国电影的。
虽然英国社会接纳外来文化的能力很强,接纳好莱坞电影也乐此不疲,可英国电影人放下身段,用好莱坞的电影语言表现故事还只是近几十年的事。不想,这一试大获成功。当然,除借鉴好莱坞“烂仔帮”的精髓外,《僵尸肖恩》同其他英国电影一样,还有一些不错的表现手法。
影片开始不久,展现了一个枯燥无味的英国社区生活。清早,人们麻木地工作、排队、锻炼。人们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这组自嘲式的讽刺画面实际还有着另外一层功用。当僵尸事件发生后,肖恩照常出门,照常去食杂店。在他看来,一切正常。而这些跟影片开始几乎别无二致。这种平行对照的手法源自华纳的经典影片《绿野仙踪》,而这样的致敬也意味着肖恩和伙伴们的冒险旅程即将开始。
此外,肖恩筹划搭救母亲,随后英雄救美的想象也有迹可循。这种对一件事不同版本的猜想可以算作《罗生门》式,也可以算作《罗拉快跑》式。总之,《僵尸肖恩》的表现形式非常广泛,效果也非常不俗。
《僵尸肖恩》这部邪典版的《黄金国之路》不光给了小人物希望,还顺路挖苦了生活枯燥无趣的英国人。这种自嘲不单没有惹恼英国观众,相反,影片极大程度上引发了人们共鸣。由此可以看出,《僵尸肖恩》原创之处在于对英国人刻板、无趣生活的自嘲。这也是该影片得以成功的秘诀。(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