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2009-09-03 16:59:43)
标签:

哥伦比亚公司

索尼

娱乐

哈利·科恩

好莱坞

olympia

电影发狂

分类: 电影大教堂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索尼电影娱乐公司旗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前身是哈利·科恩、哈利的哥哥杰克·科恩和乔·勃兰特于1919年建立的CBC电影销售有限公司。公司的名声并不很好,甚至有人拿“CBC”开涮,说成是“腌牛肉和卷心菜(Corned Beef and Cabbage)”。同许多片厂一样,创业初期的CBC公司挤在好莱坞的高尔街里。勃兰特是公司的总裁,并且与杰克一起掌管纽约的营销、买卖和发行,哈利则忙于在好莱坞制作电影。

 

公司改组后,勃兰特退出了公司,以后的30年里由科恩兄弟运作公司。1924年,为了提高公司声誉,公司更名为哥伦比亚电影有限公司。尽管哥伦比亚公司制作的影片大多是低成本的西部片和动作片等,公司还是依靠一些高成本电影赢得了良好声誉。

 

将哥伦比亚公司推向顶峰的是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从1927年到1937年,卡普拉成了哥伦比亚公司的支柱,给了哥伦比亚信心并不断让科恩兄弟加大电影预算。20世纪30年代,卡普拉执导了一系列知名影片,如第一部荣获5项奥斯卡大奖的电影《一夜风流》。哥伦比亚旗下还有吉恩·阿瑟和格蕾丝·摩尔等大牌明星,并引来许多其他公司的签约明星前来拍片。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哥伦比亚公司Logo

 

哈利·科恩还在低成本喜剧电影方面进行尝试。1934年到1958年之间,被米高梅公司拒之门外的霍华德兄弟和拉里·凡恩为哥伦比亚拍了大量影片。同时,哥伦比亚公司开始以幕宝(Screen Gems)公司的名义制作系列卡通片。幕宝公司在20世纪40年代在电视的制作方面建树颇丰,不久便在电视系列剧的制作上站稳了脚跟。20世纪90年代,幕宝公司转型成为实验性低成本恐怖片和悬疑电影的制作公司。

 

二战时期,哥伦比亚公司走向成熟。公司顺应潮流,并不断发掘电影明星,捧红了巨星丽塔·海沃思。
好莱坞各大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走下坡路,哥伦比亚公司在这一阶段带头增加电影产量,每年生产40部电影,刺激观众进入影院。在这一时期哈利·科恩备受指责。1958年,创始人哈利·科恩的病逝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了极大打击,公司一蹶不振。20世纪60年代,哥伦比亚公司的拍片路线失去了方向。1968年,公司更名为哥伦比亚电影工业公司。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公司濒临破产边缘。高尔街的片厂被迫卖掉,公司管理层也进行了大换血。公司财务恢复阶段,执行总裁大卫·伯格尔曼为招募更多的电影明星加盟,开了大量假支票,这一行为令哥伦比亚公司名誉扫地。最终,大卫·伯格尔曼辞去了职务,哥伦比亚公司的元气开始逐渐恢复。

 

1982年,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了哥伦比亚公司。可口可乐公司一本正经地宣称哥伦比亚公司不会制作R级或X级电影,然而第二年哥伦比亚公司就推出了《蓝霹雳》和《花月断肠时》这两部R级电影。在公司领导人弗兰克·普莱斯的带领下,公司推出了《窈窕淑男》和《捉鬼敢死队》等诸多大片。随即,哥伦比亚公司开始向电视方向发展,制作了许多成功的电视剧集。同年,为了加大影片的制作费用,可口可乐公司找来时代华纳旗下的HBO和CBS,一起成立了新星电影公司(Nova Pictures),不久被更名为三星电影公司(Tri-Star Pictures)。几年后,哥伦比亚公司买下三星电影公司,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

 

1986年,哥伦比亚公司由英国制片人大卫·普特曼领导。普特曼不喜欢好莱坞商业电影,甚至公开指责好莱坞的品位轻浮。受到孤立且毫无建树的普特曼不久便尴尬下台。可口可乐的股东们被电影事业的不稳定性搞得寝食难安,《伊斯达》的票房失利令可口可乐公司决定将哥伦比亚公司剥离出去,哥伦比亚公司更名为哥伦比亚电影娱乐公司。

 

此后,道恩·斯蒂尔成为电影公司第一位女领导人,她了解观众的品位,并将哥伦比亚公司推到了流行电影的最前沿。1989年下旬,索尼公司这一日本电子跨国公司以34亿美元的高价收购了哥伦比亚娱乐公司和哥伦比亚唱片公司,该价格在当时是日本公司收购美国公司的最高数额。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索尼公司Logo

 

同时,索尼公司还以约2亿美元收购了Guber-Peters娱乐公司(该公司曾制作过很多利润丰厚的影片,包括《蝙蝠侠》和《雨人》等影片)这为索尼在制作文化产品以及音像设备方面打下了基础。不巧的是当时日本爆发了经济危机,索尼电影娱乐公司业也遭遇了票房失利,到了1994年,哥伦比亚公司亏损了27亿美金,索尼公司成为日本历史上亏损额度最高的企业。不久,三星电影公司被并入哥伦比亚公司。

 

很明显,索尼收购哥伦比亚/三星电影公司的动机在于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外国音像市场迅速扩大的吸引力也对这次收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1997年,索尼集团新任总裁霍华德·斯丁格主导改革,公司更名为索尼电影娱乐公司。在霍华德的领导下,索尼电影娱乐公司逐渐开始获利。随着《黑超特警》和《空军一号》等商业大片的成功,这一年索尼电影娱乐公司在全球取得了12亿美金的惊人票房,该纪录比由迪斯尼公司在1996年创造的票房最快突破12亿美金的纪录短1个半月。自此索尼电影娱乐公司成了索尼集团的获利支柱之一。2002年对于索尼电影娱乐公司是意义非凡的一年,《蜘蛛侠2》和《黑超特警2》两部电影获得了惊人的票房,同时周边产品和音像制品的热卖令索尼电影娱乐公司成为索尼集团仅有的两个盈利点之一。索尼公司的另一个盈利点是由久多良木健引领,树立起PlayStation品牌的索尼电子娱乐。

 

作为继松下之后世界第二大消费电子产品公司,索尼公司的产品范围涵盖了多种硬件和软件产品,公司业务领域分为(按销售额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电子产品,64%;游戏产品,12%;音乐产品8%;电影,8%,金融业务,6%;其他,2%。索尼的总体销售是全球性的:29.7%来自日本,32.5%来自美国,21.2%来自欧洲,16.6%来自世界其他地区。哥伦比亚/三星公司制作了曾创下4 360万美元单日票房收入纪录的索尼电影娱乐公司头号当家大片《蜘蛛侠》以及《黑衣人》系列、《精灵鼠小弟》和诸多商业电影。索尼经典公司(Sony Pictures Classics)则是由索尼公司创建,专门制作和发行文艺片的电影公司。

 

2004年11月,时任索尼集团董事长的霍华德·斯丁格决定以48亿美金的天价收购历史悠久的米高梅电影公司。索尼电影娱乐公司就此掌握了7 600部电影的版权,超过了华纳兄弟公司,成为拥有世界第一大片库的电影公司。(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索尼公司代表作: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7):索尼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