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2009-08-31 17:00:46)
标签:

电影系列

票房

电影公司

红利

哈维

好莱坞

olympia

电影发狂

娱乐

分类: 电影大教堂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20世纪70年代后期,哈维·温斯坦接管了水牛城的世纪影院,为了不让剧院在不举办音乐会的时候太过冷清,他和弟弟鲍勃·温斯坦开始在剧院放起影片来。
 
1979年,哈维与鲍勃在位于百老汇的拐角西56大街211号一个狭小的两人公寓里搭起了办公室,在这里,他们成立了米拉麦克斯电影工作室。米拉麦克斯是母亲米尔亚姆和父亲麦克斯名字的组合。这两个名不见经传的音乐贩子把生意转到纽约城后,理财有道的鲍勃开始担任总裁。最初两人从事低价购买独立制片电影,加工改造后卖给影院,从中赚取差价。20世纪80年代好莱坞受家庭录影带影响票房萧条,大电影公司发片谨慎,无数独立制作的影片无人问津,温斯坦兄弟的发行事业占了先机。
 
温斯坦兄弟从众多待售的影片中挑出入眼的,按自己的方式重新进行剪辑,发行时已面目全非,“剪刀手哈维”的绰号由此而来。尽管最初电影人叫起这个绰号恶狠狠地,却不得不承认他们的品味。以1989年一炮而红的《性、谎言、录像带》为例,米拉麦克斯以100美元买入,票房收入250万美元。本片导演斯蒂芬·索德伯格虽然不满温斯坦兄弟对其作品的改造,却因他们而去了戛纳得奖。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米拉麦克斯Logo
 
温斯坦兄弟中的长兄哈维·温斯坦外型剽悍,傲慢无礼,喜怒无常,他曾把一个独立制片人关在戛纳酒店的房间里,直到此人同意将电影卖给米拉麦克斯才重获自由;他在讲述米拉麦克斯发行史的新书《沮丧而肮脏的电影》的发布会上将一名提出质疑的记者摔倒在地扔出酒会;他还因不满《时代周刊》的报道,一天给编辑打18个电话进行辱骂;奥斯卡的日子一到,他就恬不知耻地到处拉票……
 
尽管哈维粗鲁,却极富经济头脑,他制作发行了《低俗小说》《落水狗》《英国病人》《弗里达》《芝加哥》《时时刻刻》《冷山》《芝加哥》和《杀死比尔》等热门影片。2004年,米拉麦克斯累计票房45亿美元,有249部电影获奥斯卡提名。哈维说自己有把狗屎变成好东西的本事。
 
与长兄哈维性格相反的鲍勃安于停留在哈维的影子里,对鲍勃来说,利润的获取和可以直接制成音像品的商品才是他所需要关注的。他最想知道的是:“这部片子能赚钱吗,哈维?”米拉麦克斯的前主管帕特里克·麦克唐纳曾经直截了当地指出:“他们的生意可以用自我和贪婪来概括。哈维代表自我,鲍勃代表贪婪。”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哈维·温斯坦(左)与鲍勃·温斯坦
 
1993年,迪斯尼公司将米拉麦克斯公司以8 0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迪斯尼的“暴君”埃斯纳看在票房的情面上容忍了温斯坦兄弟引进同志电影《神父》、NC-17的《低俗小说》,和投拍血腥无比的《杀死比尔》电影系列……
 
温斯坦兄弟仍旧保持亲自动手进行剪辑的习惯,20世纪90年代,好莱坞以一般电影公司投资一部电影的平均花费为400万美元,他们只花100万美元。他们避开大牌明星,挖掘马特·达蒙这样的新人,也让约翰·特拉沃尔塔这样的过气明星大红大紫。他们倒卖电影的嗅觉依然敏锐,1997年25万美元买下的《爱,上了瘾》收益120万美元;30万美元引进的《谈谈情,跳跳舞》票房950万美元。自1997年起,温斯坦兄弟令迪斯尼平均每年票房收入增加7亿美元,1998年在奥斯卡大胜的《莎翁情史》更使两方合作达到高潮。
 
迪斯尼王国有个说法:那个叫埃斯纳的国王不能忍受属下的猖狂;那个叫哈维的王子不能忍受上司的独断。钱是两人矛盾的主要问题。按照合同,米拉麦克斯可以每年独立结算,赢利电影利润的30%~35%作为红利分给哈维。为了限制哈维乱花钱,埃斯纳又加了补充条款:电影投资超出预算一分钱,就要从红利中扣掉一分钱。这个条款可以解释“压片大王哈维”这一绰号。2001年,哈维·温斯坦买下周星驰的《少林足球》的北美播放权,但一直压着箱底;2002年,他又花费200万美元夺得张艺谋的《英雄》,一直拖着不肯发行,直到2004年,沉不住气的张伟平通过关系令香港迪斯尼乐园停工,致使埃斯纳对哈维施压,这才使得影片发行。此外,《八面埋伏》和《美国空姐》等票房信心不足的电影更是一拖再拖,完成后数年都未上映。他是为了避免扣除红利,拖延大成本电影发行时间,待到红利足够扣了再发行。
 
除了资金管制外,哈维的决策权也受到极大束缚,当哈维打算投资彼得·杰克逊的《指环王》并拍成上、下两集时,埃斯纳说:不;哈维打算引进争议电影《教条》,埃斯纳说:不;哈维打算重新发行《华氏911》,埃斯纳说:不;哈维要收购艺匠并入股有线频道Bravo和IFC,哈维不同意……哈维说2005年合同到期,埃斯纳说:好吧。
 
温斯坦兄弟为了赢利,努力投资高成本电影,但《纽约黑帮》和《冷山》这些电影既不叫好也不叫座,严重影响了埃斯纳的财政业绩,令他江山不保;温斯坦兄还希望通过收购把米拉麦克斯做大,这也是专横的埃斯纳不能容忍的。
 
虽然根据合同条款可以掌管米拉麦克斯到2009年,但迪士尼和温斯坦兄弟2005年重新进行了谈判。2005年9月,53岁的哈维与弟弟鲍勃离开了一手创办的米拉麦克斯公司,结束了与迪斯尼公司长达12年的“宾主关系”,迪士尼将保留“米拉麦克斯”这个名字和公司超过800部影片的库存,而温斯坦兄弟将继续经营帝门电影公司以及该公司和米拉麦克斯的合作计划,包括《惊声尖笑》电影系列和《非常小特务》电影系列等。同时,温斯坦兄弟早就开始着手准备,在离开后筹措了2.3亿美金创办了温斯坦电影公司。(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斯坦旗下著名电影: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电影发狂】好莱坞主流片厂特辑(5):米拉麦克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