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之约翰·威廉斯(4)
(2009-08-26 22:50:01)
标签:
配乐大师约翰威廉斯olympia电影发狂et夺宝奇兵星球大战娱乐 |
分类: 电影大教堂 |
步入新千年后,七旬左右的威廉斯依旧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精力。很快,有人请他为一个由畅销少儿小说改编的电影系列创作配乐。这个系列就是后来创下无数票房神话的《哈利·波特系列》。接下这个系列前三部影片的配乐工作后,威廉斯的代表作很快就由《超人》变成了《哈利·波特》。
大概出于预算考虑,为《哈利·波特系列》确定了主题乐风格与旋律后,制片方没再雇佣威廉斯为后续几部续集创作配乐。后来的作曲家帕特里克·道尔(Patrick Doyle)和尼古拉斯·胡珀(Nicholas Hooper)小心翼翼地沿用了威廉斯的风格。两位作曲家在向威廉斯致敬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其《海德薇的主题乐》(Hedwig's Theme)的风格。为有足够噱头,《哈利·波特系列》制片方打算邀请大师威廉斯再度出山,为最后两集电影创作配乐。
跟《哈利·波特系列》一样,尽管很多商业片投资巨大,却无法负担起雇佣威廉斯的薪酬。2006年的《超人归来》(Superman Returns)便是又一例。该片由执导过《X战警系列》的布莱恩·辛格(Bryan Singer)执导。辛格并未雇佣威廉斯。他的办法是让配乐师约翰·奥特曼(John Ottman)向威廉斯当年在《超人》中的音乐致敬。
对于制片商对其过往作品的山寨抄袭,威廉斯并不介意。他总能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带来创新。目前,八旬左右的威廉斯仍在为斯皮尔伯格的作品不遗余力地创作配乐。他已经接下了《丁丁历险记系列》(The Adventures of Tintin)的配乐工作。(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约翰·威廉斯(左)与马友友
约翰威廉斯电影配乐作品年表(上):
1975《大白鲨》(Jaw)
1974《火烧摩天楼》(The Towering Inferno)、《横冲直撞大逃亡》(The Sugarland Express)、《大地震》(Earthquake)
1973《汤姆·索亚历险记》Tom Sawyer
1972《海神号遇难记》(The Poseidon Adventure)、《回头也不要你》(Pete 'n' Tillie)、《第六感记忆》(Images)、《牛仔》(The Cowboys)
1971《屋上提琴手》(FIddler on the Roof)
1970《女人的故事》(Storia di una donna)
1969《流氓好汉》(The Reivers)、《万世师表》(Goodbye, Mr. Chips)、《爸开杀戒》(Daddy's Gone A-Hunting)
1968《雷克军曹》(Sergeant Ryker)
1967《已婚男性指南》(A Guide for the Married Man)、《威利之子》(Fitzwilly)
1966《偷龙转凤》(How to Steal a Million)、《娃娃谷》(Valley of the Dolls)
1965《勇者至尊》(None but the Brave)、《约翰·高尔得法》(John Goldfarb)、《请回家》(Please Come Home)
1964《杀手》(The Killers)
1963《加吉特去罗马》(Gadget Goes to Rome)
1962《春梦了无痕》(Diamond Head)
1961《恐慌》(Stark Fear)、《神秘的方法》(The Secret Ways)、《单身汉公寓》(Bachelor Flat)
1960《我被称为白人》(I Passed for White)、《华府风光》(Because They're Young)
1959《情圣》(Daddy-O)
未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