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之约翰·威廉斯(2)

(2009-08-26 22:34:31)
标签:

配乐大师

约翰威廉斯

olympia

电影发狂

et

夺宝奇兵

星球大战

娱乐

分类: 电影大教堂

【电影发狂】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之约翰·威廉斯(2)威廉斯-斯皮尔伯格二人组

1974年,28岁的青年导演斯皮尔伯格找到42岁威廉斯,希望他能为自己的导演处女作《横冲直撞大逃亡》(The Sugarland Express)创作背景乐。这名年轻的导演对威廉斯《流氓好汉》(The Reivers1969)中的配乐印象深刻,并确信威廉斯的音乐就是自己想要的音乐。就这样,两人开始了第一次合作。

 

一年后,斯皮尔伯格接拍了电影《大白鲨》(Jaws)。威廉斯跟斯皮尔伯格再度合作,打造出了后来被无数影片借鉴的,专属于鲨鱼的标志性紧张旋律。这段配乐让威廉斯获得了第二尊奥斯卡小金人。不同的是,这次他获得的是最佳原创配乐奖。对配乐师而言,这个奖意义更深。

 

很快,威廉斯便开始为斯皮尔伯格的下一部电影——《第三类接触》(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做准备了。跟以往好莱坞影片的制作流程不同的是,斯皮尔伯格的剧本创作和威廉斯的配乐是同时进行的,两者联结紧密。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两人终于确定了由一段只有五个音符组成的旋律作为该片的主旋律。同时,这段电子乐旋律也是片中外星人太空船发出信号的声音。他们还在柯达伊手语(Kodaly Method)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种电子讯号语言。尽管该片在哥伦比亚公司的监督下变得铜臭味十足,但在当时,依旧造成了不小的轰动。该片配乐也是成了符号式的经典。

 

1981年,威廉斯为斯皮尔伯格与卢卡斯合作的《印第安纳·琼斯》(Raiders of the Lost Ark)创作了配乐。威廉斯充满浪漫英雄主义情结的《奇兵进行曲》(The Raiders March)成了影片标志。这部影片大卖后,催生了诸多续集。威廉斯又为后续三部续作创作了背景乐。

 

1982年,威廉斯又为斯皮尔伯格的科幻片《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创作了情感丰富的配乐。威廉斯的背景乐传达了孩童天真无邪的情感。为展现片中为自由的飞跃,威廉斯用了轻柔中带有紧张韵律的音乐。这种诠释手法让他第四次拿到最佳配乐奖。

 

约翰·威廉斯与斯皮尔伯格的合作长期而稳定。除1985年的《决斗》(Duel)、《紫色》(The Color Purple1985)和《阴阳魔界》(Twilight Zone: The Movie1983)外,威廉斯包揽了斯皮尔伯格执导的其余全部电影。《决斗》是斯皮尔伯格1971年,认识威廉斯之前拍的。而拍摄《紫色》时,斯皮尔伯格仍然希望启用威廉斯,但该片制片人昆西·琼斯(Quincy Jones)希望亲自为该片配乐编曲。于是,斯皮尔伯格只好让步。缺席《阴阳魔界》是因为这部电影是几位导演联合拍摄的,斯皮尔伯格只执导了其中一小部分。该片配乐人最终由这一项目的发起者约翰·兰迪斯(John Landis)选为杰瑞·高德史密斯(Jerry Goldsmith)。

 

除同斯皮尔伯格合作其亲自执导的电影外,威廉斯还为斯皮尔伯格制作的大量影片创作了配乐。斯皮尔伯格执导和制作的影片并不拘泥于某一类型,因而威廉斯配乐的电影也包罗万象。从惊悚科幻片《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1993)到反映人类悲剧的《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1993)和《慕尼黑》(Munich2005),再到富含东方哲理的《艺伎回忆录》(Memoirs if a Geisha2005),其涉猎影片类型可谓千变万化。斯皮尔伯格慨叹道,“能有约翰·威廉斯这样的朋友,我感到无比光荣。”(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发狂】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之约翰·威廉斯(2)

约翰·威廉斯

 

未完!

 

推荐阅读:

《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全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