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影发狂】论《返老还童》的失败(影评)

(2009-08-12 22:11:28)
标签:

返老还童

影评

本杰明

巴顿

奇事

olympia

电影发狂

杂谈

时尚

娱乐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电影发狂】论《返老还童》的失败(影评)《返老还童》无疑是好莱坞近年来罕见的大手笔剧情片。其高达1.6亿美元的巨额投资被人誉为第二部《泰坦尼克号》。可是,这部电影最终未能续写《泰坦尼克号》的神话,仅以全美1.27亿美元和全球3.3亿美元的票房收场。2009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这部名副其实的“大制作”电影也仅获得了三个技术奖项(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化妆和最佳视效)。该片唯一的胜利是赚足了影迷的口碑。但这并不代表这部电影是部被低估了的完美之作。相反,该片的结果可以说是理所当然。

 

《返老还童》的故事改自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可以说,小说作者非常敢想,写了个神奇感人的故事。但电影跟小说不同,电影要用视觉来展现小说中的一草一木。因而即便该片有《阿甘正传》的编剧参与,也决非《阿甘正传》一样的电影。《阿甘正传》的故事背景距离现代不远,时间跨度不长,因而对CG的依赖不多。可《返老还童》不论时代背景还是时间跨度都远远超过了《阿甘正传》,加上导演追求不惜一掷千金的梦幻效果,导致故事被拍得过分华丽。可翻回头一看,这还是个剧情片。

 

看到网上许多影迷写的影评,无非只有两个中心,一是对“奇事”想象的讴歌,二是对浪漫爱情的赞美。但实际上,赞颂这两点是可笑而愚蠢的。

 

影片片名直译过来是《本杰明·巴顿奇事》。这个故事也真够神奇,“嘿!返老还童吔!”可是美国人连月球都登过了,返老还童还算那么有想象力的事吗?显然不是。我们看到,故事除了本杰明得了早衰症,能够外表越来越年轻外,所经历的事情几乎与常人无异。

 

本杰明返老还童的能力,也决非上帝赐予。其实,那是一种诅咒。“一战”夺取了无数年轻人的生命,巴顿先生却靠为军队提供纽扣发了财。于是,他的妻子死于产后大出血,他的儿子有先天怪病。这其实是上帝对他的惩罚。所谓“奇事”,不过是个诅咒。

 

同样,从对白里也可以看出故事着力强调的平凡:“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下一刻发生的都很平实。正如片尾台词所说,“有些人,就在河边出生长大。有些人,被闪电击中过。有些人,对音乐有着非凡的天赋。有些人,是艺术家。有些人,游泳。有些人,懂得纽扣。 有些人,知道莎士比亚。而有些人,是母亲。 也有些人,能够跳舞……”

 

至于本杰明和黛西的爱情,也跟浪漫关系不大。本杰明与黛西神交良久,最后也只在一起平淡无奇地生活了几年。相反,他在酒店里跟中年女人伊丽莎白的恋情倒显得浪漫至极。可以说,本杰明与黛西的爱不够轰轰烈烈,更没有《泰坦尼克号》中的生离死别。直到最后,影片叙事基调都是平实的,本杰明与黛西的告别也波澜不惊。

 

如此看来,不论小说还是电影,都并非旨在可以制造浪漫,抑或制造矛盾冲突。这个故事只是借了个科幻的外壳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普通得像个纽扣般的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仅此而已。不巧的是,大卫·芬奇用了最铺张的手法讲了这么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这样的故事似亚马逊河的涓涓流水,虽然好看,却并不悲壮。说白了,故事基调是在抑制戏剧冲突,压根儿没打算给人排山倒海的震撼。此外,影片虽用尽封闭浪漫主义手法,却在表现形式上没有任何创新与突破。也就是说,大卫·芬奇用最华丽的特效说了个闷骚故事。

 

《返老还童》最终在票房上成了沉船;奥斯卡奖上也其巨无霸的成本身份遭到学院成员歧视,最终只落得个华丽大片的肯定。值得赞美的是,该片亦真亦幻的美工、毫无痕迹的化妆和天衣无缝的CG。(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影发狂】论《返老还童》的失败(影评)

【电影发狂】论《返老还童》的失败(影评)

【电影发狂】论《返老还童》的失败(影评)

【电影发狂】论《返老还童》的失败(影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