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自序)

标签:
后记翻版打口cd好莱坞olympia电影发狂娱乐配乐大师 |
分类: 电影大教堂 |
不幸的是,我也是这群疯子里的一员。年少莽撞的我,也曾骑着经常坏掉的国产山地穿梭在哈尔滨混乱的交通里,寻找哈师大附近那家捍卫打口。只是那时的我囊中羞涩,D9上的开销已经让我入不敷出。即便如此,那时的经历让我攒下了许多至今已经难以循迹的原版打口。
之所以吃力去淘打口,而非泛滥大街的翻版CD,除因翻版碟无法做到完全还原原版CD音质外,打口碟还有翻版CD没有的细腻和味道。那是正版品质的味道,是板材粗劣的海盗版无法还原的。
步入新千年后不久,中国内地引进版引进发行了数量有限的电影原声。可惜的是,由于CD没有区码保护,因而无法保证区域销售,加之中国内地消费能力低下,CD价格无法与欧美持平,因而中国内地引进版的唱片悉数是残疾版的。也就是说,每张CD,都存在缺1~2首歌曲的现象。而这些正版CD碟却并不标明。
中国引进版音像昂贵的价格和高高在上的服务再度把我推向打口。不过,幸运的是,随着网络的发达和普及,P2P技术实现了我从前不敢想象的事。在网上,整个人类文明,甚至包括考古遗迹都实现了数字化。网络这个共享平台让我得以免费体验全部电影原声。其中较为便利的是“酷我音乐盒”这种软体。“酷我音乐盒”真正实现了人性化的功能,内容不单全,而且操作方便。正因“酷我音乐盒”的存在,才让我有了回顾这些电影配乐大师的动力。
压路打口CD是资本运营过剩的产物。就像从前中国课本里讲的那样,资本家在产品过剩时要把猪赶进河里,把牛奶倒掉。尽管年少时读的课本对此是批判的,但后来发现,原来我们的企业家也是这样的。不同的是,我们的企业家还往三聚氰胺里加奶,并理直气壮地找后台撑腰,言之凿凿要“别有用心”的记者简光洲闭嘴,以维护乳品行业利益。
因而,我发现,原来资本世界没有对错。不能用道德来衡量资本规律,因为资本世界有自己的秩序,只要不越轨,就不算犯规。资本世界里,一切要服从经济规律。销毁剩余产品,是为保护资本家利益。那是资本家的私人财产,人家有处置权。只有资本家利益保证了,才有可能为社会生产出需要的产品。劳动人民只是劳动力,是不具备生产资本的。
压路打口CD是在欧美销毁的垃圾。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家会让地方政府开绿灯,收购这些垃圾出售。这就好比当年中国倒爷大量购买欧美人穿剩下的西装仔裤在中国内地贩售一样。洋垃圾成集装箱来,本是垃圾,不单零本,还有钱给。而这些垃圾,经过倒卖,还可以大赚一笔。经由层层贩售,有的压路打口CD可以卖到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天价”。
即便如此,我依然眷恋打口,偶然遇到,还会俯下身来在垃圾堆里翻捡几片。只因那些残破的洋垃圾里有我的青春,我的记忆。
首发于《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的全系列文章并非网上转来转去的抄袭之作,而是我翻阅诸多英文汇集成的文集。这些文章记载了好莱坞配乐大师们的成长经历,他们的成就,及他们的作品对好莱坞电影的影响。这些文章旨在帮助供音乐有兴趣的影迷参考,并希望有音乐天赋的影迷从中可以得到点滴启发。(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以下是全系列文章链接(不断更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