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好莱坞配乐大师系列之汉斯·季默(中)
标签:
电影最后武士细细的红线埃及王子季默好莱坞olympia电影发狂娱乐 |
分类: 电影大教堂 |
因在季默在《雨人》中有着良好的配乐表现,导演布鲁斯·贝雷斯福德(Bruce
Beresford)邀请季默为自己的《为戴茜小姐开车》(Driving Miss
Daisy,1989)配乐。《为戴茜小姐开车》里别具风味的钢琴声打动人心,但一次接受专业音乐杂志采访时,记者问他如何制造的那种钢琴声音时,季默坦言片中配乐全都出自电子乐器。他还开玩笑说,“那听起来一点都不想钢琴,但弹起来像。”
在跟导演雷德利·斯科特成功合作过《黑雨》(1989)后,季默跟斯科特兄弟开启了长期合作。除《黑雨》外,他们合作过《雷霆壮志》(1990)、《末路狂花》(1991)、《红潮风暴》(1995)、《角斗士》(2000)、《汉尼拔》(2001)、《黑鹰坠落》(2001)和《火柴男人》(2003)等一系列经典影片。季默在《末路狂花》的主题曲《雷鸟》(Thunderbird)中加入了吉他滑音,为该片确定了一种哀怨和无奈的基调。后来,季默跟为《雷鸟》进行吉他伴奏的吉他手皮特·希考克(Pete Haycock)展开了多次合作。其中包括《八千米死亡线》(K2)和《终极特区》(Drop Zone)。
1994年,季默赢得了从小有名气的故事片配乐师向商业片配乐师过渡的船票。这一年,由他配乐的迪士尼中等成本垫场动画片《狮子王》(1994)上映了。影片上映后,清新奔放的配乐也受到了认可。为《狮子王》配乐时,季默同样做足了功课。他原本打算独自到南非录制一些声音做素材,但他在南非有过参与“颠覆性”影片的不良记录,因而他的南非之行泡汤了。季默在为《西部小英雄》(The Power of One)配乐的时候用过非洲合唱班和鼓,这次他的经验派上了用场。《狮子王》里的音乐既有非洲音乐的异国情调,又流行潜力,影片上映后很快风靡全球。
《狮子王》的配乐令季默获得了多项大奖。这其中包括奥斯卡奖、金球奖和两项格莱美奖。1998年的时候,改编自《狮子王》的同名百老汇歌舞剧还获得了托妮奖最佳音乐剧奖。
此后,季默的阵地彻底转至商业大片领域。随后的《红潮风暴》(1995)又让汉斯·季默获得了格莱美最佳主题曲奖。季默在该片配乐中运用了大量电子乐器取代传统的管弦乐。同年上映的《石破天惊》更让汉斯·季默在商业领域上的表现受到肯定。片中铿锵的电子乐旋律极好地同特种兵相互对峙的画面配合,营造了紧张气氛。(
季默配乐配得最困难的一部影片是《细细的红线》(1998)。影片开拍前导演泰伦斯·马利克(Terrence Malick)便想要影片的背景音乐。为此,季默录了六个半小时的配乐供导演筛选。即便如此,《细细的红线》的背景乐依旧很有味道。
完成了痛苦的《细细的红线》配乐后,接下来的《埃及王子》(1998)年的配乐经历令季默感到愉快。《埃及王子》的配乐更像气势磅礴的音乐剧,很对季默的路。季默还把跟她合作《埃及王子》歌曲的以色列也门女歌手Ofra
Haza介绍给了该片导演。导演们觉得她很漂亮,便特意依她的外型为她打造了一个角色让她来配音。Haza于2000年年初死于艾滋病并发症。但汉斯·季默的引荐让更多人知道了Haza。
步入21世纪,汉斯·季默的事业有了重大飞跃。他为许多票房大作进行了配乐。其中包括《角斗士》、《汉尼拔》、《最后武士》(2003)、《亚瑟王》(2004)、《蝙蝠侠之开战时刻》(2005)、《加勒比海盗2:聚魂棺》(2006)、《达芬奇密码》(2006)、《加勒比海盜3:在世界的尽头》(2007)、《蝙蝠侠之黑暗骑士》(2008)和《天使与魔鬼》(2009)等大片。
季默的第一百部电影配乐作品是《最后武士》。这部影片让季默获得了一座金球奖,并获得了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提名。创作《最后武士》配乐时,季默觉得自己对日本音乐的了解非常有限。随后,他着手进行广泛研究。但他很快意识到,自己了解得越多,便愈发感觉自己的知识有限。但有趣的是,当季默拿着音乐到日本试探反响时,竟然有人问他是怎样把日本音乐了解得这么透彻的。这是季默始料不及的。《最后武士》的配乐有种东西方音乐合璧的感觉,强大的交响乐与东方音乐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独特的悲壮与凄凉的音乐氛围。(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
未完
推荐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