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狂】《新宿事件》:距离完美的一头发丝儿距离

标签:
新宿事件铁头徐静蕾范冰冰成龙日本olympia电影发狂影评娱乐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不论从哪个角度,《新宿事件》都透露着现实主义的痕迹。由于日本“不扯淡”,所以自1960年代开始,保持了20年的高速增长。待到中国人发现“窝里斗”并非传说的那样“其乐无穷”时,中国与日本经济已经拉开了距离。片中徐静蕾扮演的到了日本被物质打败的东北村姑秀秀确实写实。
成龙演的痴情汉子“铁头”一开始很像张艺谋电影里的姜文。可惜的是,成龙已经到了做爷爷的年龄,没法扮演三十出头的大小伙子了。于是,银幕上的“铁头”跟满身城市气息的成龙产生了身份落差。这种外型上的失利是努力所无法弥补的。尽管成龙演得很努力,却没法让他从外型和年龄上接近人物本身。于是,我们看到一个男版的刘晓庆在《新宿事件》里扮嫩。这是该片选角上的一大失败。
此外,吴彦祖也跟二十出头的小伙儿有年龄差距。当然,有成龙在,显不出他岁数大。
由于《新宿事件》是剧情片,所以即便有黑帮情节也没有太有可看性的打斗戏。黑帮拼杀没有用港产黑帮片惯用的那种用百人互砍的大场面带给观众震撼的方法。相反,所有的动作戏和暴力画面都在突出一个主旨。那就是血腥和残忍。此外,整部影片用的镜头没有美感,给人的感觉很扭曲,很杂乱。这是导演希望带给观众的基调。
至于有关该片“有损海外华人形象”的报道,我想这要看谁说,看怎么去说。片中的事很写实。写实的东西怎么会“有损形象”?难道某怂人找摄影师拍了照片,然后怪摄影师拍得不够让他“颜面增光”?所谓“相由心生”。一个心理扭曲到反映到面部五官的人,不去从找自己的病因,还要怪看客不懂得赞美?所以我觉得这种“文革”时期的上纲方法实在不值得评论。
影片折射的主题是多重的。
和许多港产黑帮片、警匪片一样,影片讲述了一种因果报应。所谓“一步错,步步错”。范冰冰扮演的丽丽警告过铁头,但他想快速发达,以为自己日后可以金盆洗手。但因果是种高概率事件,实在侥幸不得。
此外,影片还对中国人的民族性进行了批判。片中铁头乌托邦的破灭,以及秀秀在利诱面前放弃前情,都跟中国人自私自利的民族性不无关系。柏杨曾说过,在国外,公司里有华人同胞做你的上级绝不是好事。因为他不会提升你,他只会在裁员的时候第一个裁掉自己的同胞,以示他的无私。不得不说,长期的资源匮乏导致中国社会利己主义盛行。这种自私利己存在了几千年,不是不提,不说就可以消灭的。中国的出路和别的国家一样,唯有懂得自嘲和自省,才有进步。
《新宿事件》更像现实版的《人生遥控器》,给人无限启迪和顿悟,很有现实意义。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也是成龙主演的第二部现实题材影片。上一部是多年前的《重案组》。这类影片的共通之处在于,除用暴力带来震撼外,尔冬升还用了一个骇人的故事来完成影片的立体。
我佩服导演尔冬升不为金钱妥协艺术的勇气。他的勇气保证了《新宿事件》的高水准和高质量。但个人认为,在手上有大把明星资源的时候,好的导演也应该懂得取舍。(Mr.
Olympia/文,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