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变形金刚2》的热映,关注迈克尔·贝时刻终于到来,这位曾经的广告片/MV导演成为了今夏最受人瞩目的动作片导演。从《绝地战警》到《世界末日》、《珍珠港》、《石破天惊》、《逃出克隆岛》,迈克尔·贝用其特有的制作标签要么带给观众惊喜,要么令观众觉得无聊透顶。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迈克尔·贝导演生涯的演变历程吧!
贝的营销
贝是土生土长的洛杉矶人,在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好莱坞的元素。后来他上了Wesleyan大学学电影制作,但没能毕业。不过在20出头他还是成为了备受欢迎的广告和MV导演。
百威、NIKE、可口可乐、Got Milk——这些都是年轻的迈克尔·贝曾经拍过的品牌。当然他也拍过多位知名歌手的MV,像Meat
Loaf、莱昂纳尔·里奇等。
后来他在一家名叫Propaganda
Films的机构工作,在1995年的时候得了个年度导演协会美国导演大奖,他更成为了获得这一奖项最年轻的电影人。电影当然就是这位天才下一步要涉猎的领域了。贝喜欢拍电影还因为与拍广告比起来,拍电影显得更自由。“拍广告时总是有很多干涉。但当你是电影导演的时候,就不会有人总是对你的镜头指手画脚,因为广告要让客户满意。虽然电影里也有很多政治因素存在,但是他们并不会插手太多。”

1995年的《绝地战警》,让马丁·劳伦斯,尤其是威尔·史密斯成为了票房明星,改片也证明了贝的执导能力。这位导演用1900万美元的成本赚得了1亿5000万美元的全球票房。他更让影评人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他们都搞不清楚为什么一部伙伴爆米花电影能如此受欢迎。票房上的成功和影评人的关注成为了贝后来制作的影片的主题。
1996年的《石破天惊》在形式上与《绝地战警》很相似,它的情节甚至更加紧张,也更不注意逻辑性和故事。当然,它再次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而不是影评人的。贝不用担心他的第二部电影会不会跳水了,因为他已经跻身了好莱坞顶级导演行列。

1998年的《世界末日》是个绝好的例子,因为当时正赶上很流行灾难片,它打败了提前其两个月上映的《彗星撞地球》。《彗》的故事更为现实主义,而且与《世界末日》比起来结尾也更加悲惨些,所以说《世界末日》是部抢钱作品也不为过。全球过5亿的票房为贝赢得了极大的声誉。

贝的好运一直持续到了2001年,他执导了一部“哑弹”《珍珠港》,与他之前的电影比,这是部制作最大、制作费用最高的电影。与布鲁克海默共同制作,除了做导演外,贝还想用他现代的敏感抓住美国历史上这个充满荣誉和悲剧的时刻,但结果却是创造了一种非常不稳定的历史因素。毫无疑问,贝是想拍一部“严肃”电影,但是他做得有点过了头。有消息说这部影片的预算在当时是最高的,它在全世界赢得了4亿5000万美元的票房,但却遭遇了口碑上的滑铁卢。《珍珠港》并没像最初设想的那样成为一部传奇。
也许是为了舔舐伤口,贝又重回了他擅长的题材,在2003年《绝地战警II》上映了。在商业上它无疑又是一部成功的电影,而那些影评人继续对他的电影保持警惕。
接下来的电影从很多方面与他之前的电影有所不同。《逃出克隆岛》讲了一个未来科幻故事(虽然也有很多动作场面),但是它也是第一部贝没有和杰瑞·布鲁克海默合作的电影。贝曾说:“我和杰瑞是朋友。但是当我走进摄影棚见到斯皮尔伯格、沃特·帕克斯、亚当·古德曼后,我才意识到,他们才是真正在制作电影。很多电影公司的头并不知道如何制作电影,但梦工厂是一个非常亲密的制作公司,他们重视剧本,也给了我很多自由空间,我很喜欢这样……但我还是会和杰瑞再合作的。”尽管贝得到了梦工厂的支持,但是《逃出克隆岛》不论在评论界还是在票房上都失败了。当然,斯皮尔伯格团队很快就将这位电影人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之前,贝必须进入市场了解恐怖翻拍片市场。
2001年,贝和他人一起成立一个名叫白金沙丘的制作公司,专门制作恐怖片,尤其是经典翻拍片。这个公司已经成为贝最成功的事业之一。《德州链锯杀人狂》便是该公司的作品,也有多部影片成为了票房冠军。

拍小片并不能满足贝的野心。所以当制片人斯皮尔伯格向他提出拍摄变形机器人的概念,并计划将之变成一部投资1亿5000万的商业大片时,贝是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的。结局我们已经都知道了,《变形金刚》成了目前为止他拍的最赚钱的一部电影,全球票房超过7亿,更难得的是,影片也取悦了很多影评人。《变形金刚II》打破前部的票房纪录已经是时间的问题了,但它似乎在口碑上会很难超越前部。《变II》除了特效就只有特效,这对影评人来说是部可怕的灾难片,但对很多观众来说,它是部视觉盛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