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杀手》,还是鬼电影

标签:
电影影评曼谷杀手夜戏凯奇香港olympiawondermr.studio娱乐 |
分类: 因克林影评屋 |
作者:Mr. Olympia
《曼谷杀手》带有浓烈的港式路边摊味道,瓶外却贴了张美国产品的标签。这部影片绝非来料加工式的香港制造,而是美国人请香港工匠师为其把持生产的产物。因此尽管本片不算百年纯酿,却也味道新奇。
救赎情结
《曼谷杀手》是香港彭氏兄弟执导的又一部好莱坞电影。该片还有另外一个中文译名,叫《无声火2.0》。之所以叫这名,是因为这是部翻拍片。不仅如此,该片是彭氏兄弟翻拍自己早期作品的好莱坞电影。1999年的《无声火》很有东方人得处世哲学,凯奇大概看中了故事里的人物的感情转变,于是亲作制片人,主演了2008版的这部《曼谷杀手》。
对职业杀手来说,想体味人间温暖是绝对有违职业操守的。浪漫点儿的比喻是小雪人儿烤火,现实点儿的比喻便是做乳品行业往三聚氰胺里加奶。因此,有关职业杀手的影片基本都是讲述杀手有了良心却犯了行规,最后走上了毁灭之路。套路固定好了,就看你这外壳怎么包装。
描述杀手的电影里,比较成功的是1994年吕克·贝松执导的那部《这个杀手不太冷》。片中杀手莱昂原本寂寞,遇到少女马蒂尔达后便不再孤独。原本冰冷的莱昂在片尾玩儿了一次法式浪漫,死得轰轰烈烈。可以说,《这个杀手不太冷》已经登峰造极了。
另外,《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影响也很深远,这类戏剧冲突就此泛滥开来。就连肥皂剧《越狱》里都有这类救赎情结。
横向比较来看,《曼谷杀手》的故事实在是新意无多。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美国杀手乔一开始是个绝对坚持工作原则的人。自己奉行“一、听领导的话,好好干活,甭管对错。二、包括爹妈谁都不信。三、斩草除根,革命到底。四、时刻保持革命警惕。”的四条路线方针。直到他遇到了新助手阿康和清丽的哑女阿芳后,人物性格起了变化。这种变化是致命的,导致了人物的自我毁灭。影片最后的大结局戏也没有壮观的轰轰烈烈之感,因而整个故事看起来起伏不大,有些平。
虽然该片故事没有突破,却因有香港导演的独特手法而别具风情。片中流水般潺潺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影片的叙事节奏都有着很强的香港味道。而暗夜的氛围也让该片有了一丝诡异,这个下面再讲。
布拉布拉
《曼谷杀手》一开始有主人公的画外音,而导演恰巧又是彭氏兄弟,因而这种独白式的开场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部电影有鬼片情结。这不是凯奇第一次在影片里说独白了,这几乎成了他主演影片的一大特色。凯奇的独白不像昆汀电影里的小人物布拉布拉,满嘴吐沫星子,一说起来十来分钟不停嘴。相反,凯奇声音低沉感性,平淡舒缓。这样的男声可以与后来的千钧一发形成明快对比。
平心而论,这样的开场是不错的,配合逐渐增多的泰国夜景戏,让故事一下能把人勾住。一部影片的视角相当重要,像肥皂剧《绝望的主妇》就是用了自杀的主妇来看待邻居们的荒唐生活。因为“鬼魂”是可以随处走动的,所以这样的视角尽管诡异,却妙趣横生。近年来拿亡灵做画外音的影视作品还真不算少数,也有被滥用的嫌疑。好在《曼谷杀手》没用这个手法,否则真就因过度迎合市场,失去自己固有风韵了。
午夜之王
我们常说“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实际黑夜可以给予导演和观众的更多。
《曼谷杀手》的夜戏是一大特色。纵观此类影片里,商业上最成功的《这个杀手不太冷》是个例外,除了这部影片,多数杀手片都以夜戏为主。实际夜戏很难拍,光线掌握不好会让人感觉黑乎乎一大片,看不清演员表演,提不起精神。电影大师马丁·西科塞斯的不少影片里就有着很多不错的夜戏,比如《出租车司机》和同是凯奇主演的《穿梭阴阳界》。
黑夜能够很好地营造一种诡异的单调气氛,不会受白天过多感官讯息骚扰,让观众专注于主人公的一举一动。跟《曼谷杀手》比起来,迈克尔·曼的《借刀杀人》更绝,让夜戏一黑到底。
夜戏同样需要不小的成本投入。因为数字机虽然成本低廉,暗部细节却搞不定,胶片机的画质才够王道。《曼谷杀手》正是胶片机的全程产物,因此我们观看此片的暗部画面依然漂亮!柔和!细节相当丰富!
这样唯美的夜景为影片加了分!此外,《曼谷杀手》这样的暗夜画质也堪称示范级别!
最后
《曼谷杀手》不是动作大片,也不强调戏剧冲突,只是一部好看的杀手类型片。对美国人来说,该片有不少亚洲风情;对中国人来说,该片既有熟悉的港产电影叙事风格,又有好莱坞大牌明星和杨采妮演对手戏。因而我认为,这部影片口味新鲜,值得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