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历史名街大栅栏》(2021-04-10
19:14:34)
原创《历史名街大栅栏》
历史名街大栅栏,
百年不衰载繁华,
闲暇独步觅古韵,
轻翻画册读中华。
大栅栏街原称廊房四条,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大栅栏处在古老北京中心地段,是南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区。
这条街的由来,要追溯到明代孝宗弘治元年。当时,北京有“霄禁”,为了防止盗贼隐藏在大街小巷之内,由朝迁批准,在北京很多街巷道口,建立了木栅栏。据清代《钦定令典事例》中记载,雍正七年批准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18年批准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栏196座。大栅栏原是廊房四条,因为这条胡同的栅栏制作出色,保留长久,而且又大一些而逐渐成为这条街的名称。
----- 文字来自网络
谢谢原作者
北京地名为“大栅栏”的有几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胡同口原来都有一道铁栅栏门。胡同名相同但口头的叫法却不同,有的叫“dashanlan”,有的叫“dazhalar”。
“shanlan”是“栅栏”的本音,“zhalar”是北京的方言,而唯独前门外的“大栅栏”,偏偏叫成了“dashalar”,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究其历史,前门大栅栏曾经是皇家的珊瑚库和珊瑚加工厂。
元朝和清朝,官帽称为顶戴,顶戴上缀有磨制加工后的珊瑚,珊瑚上装着玉制的翎子管,管里插着雉鸡翎。一个翎子管的是单眼花翎,两个翎子管的是双眼花翎,三个翎子管的是三眼花翎。普通官员只有一个翎子管,戴两个翎子管的就是高官了,三个翎子管的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格外赏赐。
官员犯了错,皇帝或长官如果只是“摘去花翎”——把翎子管和雉鸡翎揪下来,说明他的错误不大,顶多是降职;如果是“夺去顶戴花翎”——连帽子一起没收了,说明他罪大了,要不就是皇帝或长官怒火大了,轻则罢官重则杀头。
珊瑚入了官场,用量就大了,于是北京就有了许多贮存珊瑚加工珊瑚的地方,其中前门大栅栏最大、最有名。
-----
文字来自网络 蓝妹儿剪裁整理
谢谢原作者
“大栅栏儿”是北京最古老、最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该街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全长近300米,街道狭窄,两侧店铺、商号麟次栉比,终日人流于此,热闹非凡。旧时曾有"京师之精华尽在于此,热闹繁华,亦莫过于此","繁华市井何处有,大栅栏内去转游"的美誉。在1.2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
前门大街传统商业步行街方案几经论证后最终确定。其规划范围北起前门月亮湾南侧建筑物;南至珠市口东大街被侧建筑;西至珠宝市街、粮食店街东侧建筑;东至前门东侧规划建筑,占地2585公顷。传统商业步行街将建立三线、五片、九点旅游线。三线为前门大街、鲜鱼口街、布巷子品牌街;五片为京味文化、中外美食、品牌购物、四合院文化、休闲保健;九个重点景点是阳平会馆、前门古建群、广和文化广场、全聚德烤鸭店、湖北会馆、天乐园茶楼、月亮湾绿色园、台湾会馆、时代广场。据了解,商业步行街将驻扎80多家中华老字号,同时颇具怀旧意味的有轨电车会贯穿步行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