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

(2021-02-21 10:13:27)
标签:

旅游

原创摄影

分类: 走走拍拍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2021-02-21 10:13:27)
标签:旅游 原创摄影 分类:走走拍拍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2016.6

 

    从赵州桥出来,才是中午1点。返回北京的车票是下午6点,时间还早。司机建议再去离赵州桥只有三公里远的柏林寺看看,我当然很乐意了。

 

   司机是个热心人,他就像一本赵县历史册。原来赵县是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除了我们刚才去的“天下第一桥赵州桥”外,还有这家中国最古老寺院之一的"柏林禅寺".它也被誉为华夏第一塔的陀罗尼经幢呢。一路只顾听司机给我滔滔不绝的介绍,忘了路途奔波的劳累。不知不觉中就到了柏林寺。

 

   站在大门前,环顾这座古禅寺,山门不并大,甚至显得逼仄,山门前十米处,便是川流不息的繁华街衢。没有想到,名气如此之大的一座寺庙,竟然这么安然地与繁华尘世相依相伴。不禁想起了一句话: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柏林禅寺如此从容地座落于县城,是否也正说明它的博大胸襟?

 

    由于还要赶下午去北京的火车,时间有点紧,便花了50 元请一名尼姑模样的人做导游,按照她的指点,在寺内一一磕头许愿,我注意到寺内还有一高塔,檐上挂满了风铃,风过处,铃声清脆悦耳,如潺潺流水掠过心际。寺内院落三进,大殿旁则是禅房百间,一眼望去如佛理般深邃而幽静,让人不忍打扰。寺里的香火很旺,碰巧我们来的这天是五一期间,进香的人更多。于佛学一知半解的我,只是作为一介凡夫俗子来此一游而已。

 

    走在着古老的寺庙了,就像在一个与外面不同的世界,黄墙碧瓦,土红山门,一条长长的石板甬路,两旁芳草茵茵,一种清净幽美的感觉扑面而来,行进其间,寺里到处充满着炉香味,听着导游解说着每一处佛像或古塔的故事,按照她的说法,我在不同的佛像前默念着不同的祷告。上何种香、上香的注意事项、参拜时的手势都是有规矩的,我很虔诚地一点一点记在心间。

 

      这时僧人吃过午饭,见到了披着不同颜色袈裟的僧人,我听说不是什么样的人都可以出家当和尚,做和尚还要与佛有缘才行,要做到六根清净,最重要的要有学历,其中有许多和尚都是博士生,而且他们个个精通琴棋书画。

 

     听罢,顿时对这些僧人肃然起敬。跟着人群,我慢慢在寺内边走边看,寺的地方很大,大大小小的庙宇楼阁样式各异,但都充满了佛家气息,我没有在其他庙宇中感受到那种沉重的、喘不过气来的压抑,倒像是在一所高等高府的校园里,自然协调,柔和清爽,从流通处传诵出节奏舒缓的梵音佛乐,在明媚的春日里淡淡流动,恍若隔世。

 

   跟着导游,慢慢地在寺里边走边看,大殿里远远传过来亲切的诵经声,佛家的一切对我来说是新奇而神秘的,在几道弯弯曲曲地长廊的墙上挂满了照片,上面详细记载了寺院的各项活动、佛学禅意及大和尚的佛学研究,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里,了解佛学。听说柏林寺里的主持叫海明,也就是当年的王丹,也就顺手拍了一张。

 

   在柏林寺里我看到每个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似乎所有的人都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埋头只念经文。听说:音乐家刘炽的修行法门是每天晨起,泡一壶茶,一人对一幅精美的观音像独坐独饮,静观观世音画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艺术家,晨曦初放的时刻,静对大慈大悲观音菩萨像的情景。那种静默中的沉思、回味与超脱!我想生命的宝藏在此一时刻吧。

 

   时间过的很快,匆匆游了一圈。我从柏林禅寺走出,感慨万分。把一切看得淡然,这就是我此行的收获。于是,我将脚步放得轻轻,走出柏林禅寺。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


听说柏林寺里的主持是王丹,他现名叫海明,就顺手拍了一张。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

摄影【赵县柏林寺游记】 
               

【河北赵州柏林寺游记】

柏林寺简介

      柏林寺塔是一个古老而年轻的寺院。全称为“特赐大元赵州古佛真际光祖国师之塔”。最早建于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故称观音院,南宋为永安院,金代名柏林禅院,自元代起即称柏林禅院。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刹几经兴衰,却仍然香火绵延‘高憎倍出。据憎传记载,著名的译经大师玄奘在西行印度取经之前,曾来此从道深法师研习《成实论》。

 

  晚唐时,禅宗巨匠从谂禅师在此驻锡四十年,大行法化,形成影响深远的赵州门风,柏林禅寺因此成为中国禅宗史上的一座重要祖庭。金代,这里一度改为律宗道场,曾有五代律宗大德在此弘扬戒律达五十年。最有名的是诠宗律师。金朝末年,法传临济正宗的归云志宣禅师主持法席,柏林寺由此革律为禅,宗风大振。归云禅师平生主持七所名刹,望重当时,现在北京西郊潭柘寺尚存其舍利塔;元代,这里先后有圆明月溪禅师、鲁云行兴禅师,都是宗门大德,柏林寺由兹气象恢宏,成为燕赵一带的佛教中心;明清两朝,中央朝廷管理赵州地区佛教事务的机构——僧正司设在柏林寺。当时柏林寺的住持往往同时兼任僧正司僧正。近百年来,柏林禅寺屡遭劫难,殿堂、经像荡然无存。

 

  到1988年这里重新进驻僧人时,只有赵州禅师舍利塔及二十余株古柏,很难使人想到这里曾是一处佛教古刹。柏林寺中的万佛楼,2003年竣工,建筑面积二千平方米,共三层,一层是禅修中心,可容纳千人坐禅,;二层是大雄宝殿,三层是万佛楼,共分五个殿堂,每堂供三米之高佛像一尊和30公分小佛2000尊,共计佛像10005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