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就这样一份高盛提供给中国客户建议卖出全部中国股票的报告,引发了港股及A股市场的大跌,虽然到现在将近一个月了,而且高盛也出面否认这个事件,但高盛对于目前中国股市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我们知道由于我国长期对外易的贸易顺差造成大量的外汇储备,据央行网站上的统计数据:截止九月份美元外汇储备26483.03亿美元,这就让国际上很多、特别是以美国为首的国家迫使人民币升值。由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型企业是致命的打击,我国领导人也表示,人民币升值过快对世界是灾难,潜在的话是应该缓慢升值。美国政府为增加就业率不惜让美元大幅贬值,以稀释美元的含金量为代价,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即QE1、QE2,这在一定程度上迫使人民币升值的幅度要加快。
然而,总是有那么一些先知先觉的资本大鳄,在人民币升值的大环境下大捞一笔,高盛曲线MBO双汇就是很好的例子。
中国人向来都很聪明,什么高科技的产品有个样就能照样搞出来,唯独这个金融不行。现在很多国人都到西方去学习,然后又到国际上大的金融机构里去学经验,结果很多人反而成为该机构的资本买办,成为国际金融资本攫金的马前卒。
回过头来看看高盛,它让别人卖出中国股票,自己却暗自潜伏。2010年二季度高盛在香港买入工商银行H股(港交所代码:01398)共计131.8亿股,占工商银行总股本的3.82%,截止11月30日工商银行A股配股后股东显示,高盛集团仍持有131.8亿股,居第四大股东。高盛要是大幅减持工商银行那可不得了,索罗斯还有外界号称的带来了90亿美元呢!
我们再来看一家QFII---UBS
AG(瑞士银行),3月31日持有600019宝钢股份6894.81万股,6月30日持有宝钢股份4350.79万股,就7月1日和2日两个交易日还减持108.6万股。如果说瑞银不看好宝钢股份而减持,那是再正常不过了,但是它却在三季度加仓4254.16万股,达8784.95万股,成为宝钢股份的第三大股东。我们从宝钢股份股价的K线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标准打压吸筹的典范。
2010年对股指来说是个熊市,而对很多个股来说却是牛市,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结构性牛市吧?!2010年有1/4~1/3的股票创出比6124点还高的股价,可是以银行、钢铁、房地产为代表的权重股却跌得惨不忍睹。是银行、钢铁、房地产的基本面恶化了吗?答案是没有!银行2010年均能实现30~50%的增长,2011年以后呢?从广义货币供应量(M2)来看,2010年10月比2009年10月增加11万亿,5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远不能回收那么高的流动性,2007年时10次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股照涨。钢铁呢?铁矿石供给紧张的警报已解除,钢铁价格回升,已步入一个景气的周期,多支钢铁股已跌破净资产。房地产,这个万民瞩目的行业在2010年无疑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上,高房价不得不说是房地产改革的结果,因为市场化加上监管不到位就会被成为炒家的香饽饽。4亿农民进城,农业大国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加上本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房地产无论是对于国内资本还是境外资本来说都是块诱人的“蛋糕”,绝对不是毒品。
政策调控的只是高房价,这种调控多年来都是有的,说白了就是隔靴搔痒,供需关系明显,笔者预言2011年房价肯定是稳中有升。管理层早就表态了:要遏制房地产价格过快的上涨。注意是“过快”,达到的效果应该是“缓慢”!
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的银行,破净资产的钢铁,低估值的房地产造成了2010年指数不涨个股涨的局面,也造成了A股和H股价格倒挂严重的局面,更重要的是国际金融资本和国际热钱却在低位抄底。不要忘了,现在还有一个为A股指数而特意开僻的股指期货,银行、钢铁和房地产正是股指期货最权重的板块,国际金融资本最拿手的还是对赌。
当我们正在为炒高科技、重组、新能源等股票赚了钱欢呼雀跃的时候,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口袋的钱包被别人掏走了。一百多年前,八国联军洗劫了我们的圆明园,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希望历史不会再重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