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是很喜欢看杂技,是因为节目的表现形式单一。技巧显示有余,艺术感染力不足。有时一些动作过度,让人看着不忍。这次在济南,旅游局的朋友问我晚上有没有兴趣看一个现代艺术杂技。吃好晚饭赶到珍珠泉宾馆的剧场时演出已经开始。走进剧场时周围声光电的变幻很快就把我拉进了技巧和艺术融合的氛围里。这个叫《粉墨》的剧场专门用各种现代艺术演绎中国传统剧目。这次推出的“红色回忆”就是用杂技演绎原来样板戏的主要剧目中的红色经典。把一些传统的精彩杂技节目用来表现革命先烈最经典的故事。

[1]用《柔术》表现牢狱之中的沂蒙姐妹坚贞不屈对光明充满信心的坚定信念。
[2]传统的《转毯》表现了烈士的鲜血化成了大地上的山水、花朵和老区人民的一片深情。

[3]表演《车技》的红色娘子军全连同骑一辆车。

[4]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
[5]地道战里的那些日本鬼子早就被帽子戏法搞得晕头转向。抗日英雄们在《草帽》掩护下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地道中。
[6]演员们用《钻圈》表现战斗的激烈,把敌人打得人仰马翻。

[7]绳作鞭,剿匪战士挥鞭穿行在银装素裹的林海雪原上。
[8]喜儿父女喜庆过年。

[9]解放了,大春进山救出了白毛女。《绸吊》(空中飞人)演绎白毛女奔向自由之激情。

[10]英雄们以《高椅》表现把红旗插到最高峰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战斗史诗。
[11]英雄在顶峰的豪迈表现。

[12]表演结束后演员以杂技造型谢幕。

[13]演员鼓掌向观众告别。
喜欢这种创意,喜欢这种演绎,喜欢这种技巧和艺术的融合。这场演出完全改变了我对杂技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还会去看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