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论杠杆
(2013-12-01 21:30:00)
标签:
转载 |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
许多朋友对杠杆谈之变色,对于三高(高PE,高PB,搞增长)却趋之若鹜,殊不知三高才是吃人的老虎。每一个用杠杆失败的投资者背后都能找到三高的影子,比如前一段裸奔的阿珍先生。
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从来不畏惧使用杠杆,比如全球投资之父约翰·邓普顿先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美国股市因为对战争的恐慌而大幅下跌时,邓普顿却看到战争极有可能极大的刺激经济。为了抓住机会,邓普顿决定借钱买股票--向其前任老板借10000美元。邓普顿认为在经商过程中,商人,无论男女,都会经常在其商业冒险中合理地运用借债这一策略,借钱不仅没有关系,而且还是明智之举。当然,借钱消费又另当别论。
最后要说的一位投资大师,自然是巴菲特。AQR资产管理公司与纽约大学商学院2013年8月份的一篇论文梳理了巴菲特投资的特点,总结如下:“We
estimate thatBuffett‘s
因为使用杠杆,老头在投资上必然时刻小心。杠杆虽然来自于浮存金,眼前的成本极低,但也不能亏损,这导致老头在投资上极其保守,这种保守首先体现在对买入标的的严格要求上,比如老头喜爱的富国银行,其2002-2006年期间利润增长落后于花旗,摩根,雷曼等同行,USB更是逆天到同期间利润仅增长50%不到。这种缓慢的增长背后,是这两家银行对高盈利高风险项目的敬而远之,富国银行在2007年年报中说的很直白:我们不介入次级贷款。UBS亦如此。实际上,富国银行的思想是:“我们没想做除了放优质贷款以外的事,除了要满足客户各种需求ROE12-15%就OK“,因此在危机中,这两家银行全身而退,富国更趁机实现“食尸性成长”,吞下美国联合银行,一举扩大自己在东部的网点。危机后,这两家银行的市值也最快速度得以恢复。
当然,买入优秀企业并不足以保证杠杆使用的安全,所以老头对持有股票的价格区间股限定在”低估“与”合理“之间。当然,因为杠杆的存在,即使合理估值卖出,也不会影响老头的业绩。
可以说老头的”使用杠杆低估买入优秀的企业,合理价格卖出“的策略,在风险与收益间取的较佳的平衡,这种策略比不使用杠杆,追求”三高“,等到高估后卖出,要更安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