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7-31,兴业银行股价9.06元。
兴业银行一季度披露的净资产为14.27元。扣减上年度分红0.57元/股,扩股1.5倍,净资产为:(14.27-0.57)/1.5=9.13元/股。目前股价低于一季度净资产。
按照一季度的收益(0.86元/股),截至7月底其每股净资产为:9.89元/股。股价差不多是净资产的九折。
看其他的上市银行,除了国有大行、招行和民生,其他的差不多都在公开打折售卖了。
我的疑问是,中国规模最大、资质最优、财务最透明的上市银行股价都跌成这样了,那些执拗地嚷嚷着要上市的城商行、农商行,怎么还会排着队要上市?有意义么?难道能拿到上市溢价?否则,难道为了拿到急需的资本金而想低于净资产发行股票么?有些股权投资者眼看着上市无望,在大宗市场交易这些拟上市股权,居然也往往或多或少能享受点溢价,买受人难道竟然不知道,股票二级市场就有大批更好的筹码么?
再看看全国各地无数的企业家,争着抢着要拿到开办银行的牌照。按照董文标的说话,即使拿到牌照,开办的头几年大多数还要亏损。我纳闷他们为什么不像史玉柱郭广昌刘永好之类一样,在二级市场上直接买入持有最优质的银行股,进出方便,难道这些人喜欢冒着等待审批的漫漫长日、冒着亏损风险、冒着股东间扯皮、冒着地方政府横加干预,不是更显得省心省力么?
如果有人偷偷告诉我,中国最好的银行股,现在都能在净资产之内打折买到,随便买,我想大多数人跟我一样,心里肯定乐开了花。可是放在股票市场上,却有这么多人在争相抛售。连雪球上都有不少人,受不了股价涨跌的折磨,坚持不住要扔掉了。
李驰说得对,中国的股票市场,专治各种不服。能坚持到最后的,毕竟只是极少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