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招商银行2013一季报初探
(2013-04-28 07:54:27)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个股金融 |
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净利润/加权风险资产*4,年化),招商银行2.20%,兴业银行2.07%,民生银行1.88%,浦发银行1.63%,招商银行还是首屈一指。这个指标决定着未来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长期利润增长率。
毛估估招商银行今年可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8%左右,实现每股净利润2.48元左右,每股净资产11.17元左右,周末市场收盘价12.15元,动态市盈率4.9倍,动态市净率1.09倍,市场价格低估,值得继续持有。
就银行业整体来说,由于去年的降息效应及宏观经济比较低迷导致不良贷款适度增加,需要提高计提相应的信用成本,所以,2013年银行的利润增长处于低谷区域,在就算是不考虑未来或有可能的加息效应(提高利差,提高业绩)情况下,2014年的银行业绩增长将高于2013年,这是我的一个基本判断。银行股市场估值太便宜,让我乐不思蜀。
招商银行一季度总资产35134亿元,比年初增长3.09%,这个增长率也不高,低于行业平均数;存款余额27293亿元,比年初增长7.78%,这个存款的增长率高于行业平均数;贷款余额19907亿元,比年初增长4.53%,这个增长率也不高。
招商银行一季度实现净利润130.21亿元,同比增长11.84%,环比增长24.21%,这个利润的增长率不错,只不过是在压缩信用成本或者说拨备计提与管理费的基础上实现的增长,相对我所关心的这四家银行中,招商增长质量不算高。兴业利润同比增长32.44%,民生同比增长20.09%,浦发同比增长12.78%,招商同比增长11.84%,处于垫底位置。
招商银行一季度主营收入308.49亿元,同比增长8.68%,环比增长9.45%,从绝对值来看招商依然处于龙头大哥位置,但增长率却处于垫底位置。民生银行营业收入288.77亿元,同比增长15.35%;兴业银行营业收入250.96亿元,同比增长30.49%;浦发银行营业收入220.11亿元,同比增长10.56%。
招商银行一季度资产质量相对下降,不良贷款余额13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56亿元,不良率0.66%,比上年末提高0.05个百分点。拨备计提余额428.1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6.76亿元,拨备覆盖率328.08%;拨贷比2.15%,与上年末微降0.01个百分点。一季度拨备计提20.62亿元,新增贷款拨贷比(新增拨备/新增贷款)2.39%,信用成本(拨备计提/贷款余额)(年化)0.414%,计提并不充分。
按照拨备计提与拨备余额之间的关系可以推算,一季度核销不良贷款3.86亿元,实际新增不良贷款17.42亿元,处于正常状态,符合预期。估计二季度有可能高于这个新增不良。新增拨备覆盖率(当年度拨备计提/当年度新增不良贷款)118.43%。意味着信用成本或者说拨备计提并不充分,未来三个季度有提高拨备计提压力。
我注意到招商银行按调整后的行标口径统计,一季度招商“两小”贷款余额合计4427.33亿元,比年初增加651.83亿元,增幅17.26%,占境内一般性贷款(不含票据贴现)的比重为25.62%,较年初提升3.03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为2330.35亿元,较年初增长16.28%,小企业贷款占境内企业贷款比重达到22.56%,较年初上升2.50个百分点;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2096.98亿元,较年初增长18.38%,小微企业贷款占零售贷款比重达到30.17%,较年初提高3.81个百分点。 贷款风险定价水平继续提升。2013年1-3月份,本公司新发放人民币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浮动比例(按发生额加权,下同)为12.40%,较上年提高0.60个百分点;新发放人民币零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浮动比例为28.53%,较上年提高5.58个百分点。
按我的理解,上面的“小微企业贷款”就是以前报表上面的“个人经营性贷款”,即类似于民生的商贷通业务。一季度招商新增贷款862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增加277亿元,小企业贷款增加375亿元,这“两小”的新增贷款占比达75.62%,这是个很不错的结果。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小微企业贷款的占比扩大,未来的利息收入将逐渐提高,这是招商未来的增长点。当然,我们也必须容忍招商的不良贷款继续增加,这是经营中必要的成本。
有迹象显示,在小微企业贷款这一块业务上面,招商正在放下架子,亦步亦趋的模仿民生,开始走出去了,这是个好消息。但似乎步子太快,有点怕扯着蛋。
同时,在这里说一下目前我最为关心的加权风险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净利润/加权风险资产*4,年化),招商银行2.20%,兴业银行2.07%,民生银行1.88%,浦发银行1.63%,招商银行还是首屈一指。这个指标决定着未来不进行股权融资情况下的长期利润增长率。唉,有时候我不得不感叹招商银行得势不得分的现状,我还没有彻底想明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经营指标样样好看,但就是得势不得分,且逐渐沉沦。
另外,在这里我有必要澄清一下的是,有招商投资者看见民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招商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上升而欣喜若狂,认为这就是民生与招商两者之间经营之中的差距。其实不是的,在这里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着新办法与老办法之间的差异,有着在新办法之中的权重法与内评法之间的差异,内评法可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招商民生的一季度财务报告显示,表面上看,招商年初的核心资本充足率8.49%,一季度末核心资本充足率为8.60%,资本充足率上升;民生年初资本充足率8.13%,一季度末资本充足率7.80%,显示大幅下降,两者的一上一下确实显示出差异。其实,这里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权重法计算与内评法计算的差异,我相信,民生在必要的时候,同样的会采用内评法计量,否则就会吃亏的。
一季度报告上彼此都有说明,假如继续采用去年的老办法计算核心资本充足率,那么招商一季度末为8.45%,比年初下降0.04个百分点;民生一季度末核心资本充足率8.14%,比年初提高0.01个百分点,民生得益于可转债进入净资产38亿元的这一块,否则这两家都差不多下降。下降的原因应该是同业业务这一块的影响。
按工商银行以前的测算,相对于权重法,内评法计量可以提高一个多点的核心资本充足率,对于2013这第一年,我记得银监会要求是打7折处理,然后逐年提高,三年后100%采纳内评法计量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