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重温经典:独特的“市场先生”理论(转)

标签:
转载 |
原文地址:重温经典:独特的“市场先生”理论(转)作者:老黄牛
![[转载]重温经典:独特的“市场先生”理论(转) [转载]重温经典:独特的“市场先生”理论(转)](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独特的“市场先生”理论
--------------------------------------------------------------------------------------------------
假如某一天“市场先生”表现得愚蠢至极,那么你可以随意忽略他或利用他,但如果你受到他的影响,那就会大难临头。
——沃伦·巴菲特
对于市场分析,巴菲特说:“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把自己看成是企业分析师,而不是市场分析师,也不是宏观经济分析师,更不是证券分析师。”巴菲特认为,他的方法使交易活跃的市场更有效率,但市场绝非是必需的:“我们持有的证券长期没有交易,至多同世界百科全书和范奇·海默兄弟公司缺乏每日报价一样,不会使我们坐立不安。最终,我们的经济命运将取决于我们拥有的企业的经济命运,无论我们的所有权是部分的还是全部的。”“市场先生”的概念,最早是巴菲特的导师格雷厄姆提出的,他说:“你必须想象市场报价来自于一位特别乐于助人的名字叫‘市场先生’的朋友,他是私人企业的合伙人。‘市场先生’每天都会出现,报出一个他既会买入你的股权,也会卖给你他的股权的价格,而且从未失灵。即使你拥有的企业可能有非常稳定的经济特性,‘市场先生’的报价也不会稳定。悲观地说,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有易动感情的不治之症。有些时候他心情愉快,因此,只能看到影响企业的有利因素,有这种心境时,他会报出非常高的买卖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盯上他的股权,抢劫他即将获得的利润。在另一些时候,他情绪低落,因此只能看到企业和世界的前途荆棘密布,在这种时候,他会报出非常低的价格,因为他害怕你会将你的股权脱手给他。”
对于导师的观点,巴菲特非常赞同,不仅如此,巴菲特还对“市场先生”的理论进行了发展。巴菲特认为,“市场先生”还有另一个可爱的特征,它从不在意没有人理会自己。如果今天“市场先生”的报价不能引起你的兴趣,那么明天“市场先生”会再来一个新的,并且交易严格按照你的选择。所以,在这些情况下,“市场先生”的行为越狂躁抑郁,对投资者越有利。
此外,巴菲特也指出:“就像舞会上的灰姑娘,你必须留意一个警告,否则一切都会变回到南瓜和老鼠。‘市场先生’会在那里服侍你,但‘市场先生’不会指导你。你会发现是‘市场先生’的钱袋而不是‘市场先生’的智慧。如果某一天‘市场先生’表现得愚蠢至极,那么你可以随意忽略他或利用他,但如果你受到‘市场先生’的影响,那就会大难临头。实际上,如果你不能确定你远比‘市场先生’更了解而且更能估价你的企业,那么你最好不要参加这场游戏。”
也许在今天的投资世界里,巴菲特的“市场先生”理念看起来可能已经有些过时,因为现在投资世界中大多数专业人士和学术人士都在谈论有效的市场、动态套期保值。这些人的兴趣让巴菲特费解,因为自己裹着神秘面纱的投资技巧显然对投资建议的提供者有利。
巴菲特认为,晦涩难懂的公式、计算机程序或者股票和市场的价格行为闪现出的信号不会导致投资的成功。相反,如果一个人既有良好的公司分析能力,又具有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市场极易传染的情绪隔绝开来的能力,才可以取得投资成功。
遵循格雷厄姆的教诲,巴菲特让自己的公司伯克希尔公司的可交易权益通过它们的运作结果——而不是它们每天的,甚至是每年的报价——来告诉他投资是否成功。市场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忽视企业的成功,但最终会加以肯定。就像格雷厄姆说的那样:“在短期内,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在长期内,它是一台称重机。”此外,只要公司的内在价值以合理的速率增长,那么企业成功被认知的速度就不那么重要。实际上,滞后的认知有可能是一种有利因素:它可以使聪明的投资者以便宜的价格买到更多的好东西。
巴菲特从来都不会自己设圈子套住自己,伯克希尔公司有3只他永远不会出售的普通股,即使它们在市场中的价格高得离谱。因为巴菲特觉得这些投资就像伯克希尔公司永远的一部分,而不是一旦“市场先生”开了一个足够高的价格就可以卖掉的商品。对此,他加上了一个条件:这些股票由伯克希尔公司持有,因此如果绝对必要,巴菲特会卖出部分股票,支付异常的保险损失。但是,他会尽力避免抛售。
巴菲特曾经给他的股东们出过一个小测试:“如果你打算一辈子吃汉堡包却又不养牛,那么你希望牛肉价格更高呢还是更低?相似的,如果你要经常买车而又不生产车,那么你宁愿车价更高呢还是更低?”显然,这不合乎逻辑。
同样,如果你预计在今后5年中成为一个纯粹的储蓄户,那么你应该指望股票市场在那个时期更高呢还是更低?许多投资者都搞错了这件事。尽管他们在即将到来的几年中成为股票的纯粹买家,他们仍在股价上扬的时候兴高采烈,而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愁眉苦脸。结果,他们因为很快要购买的“汉堡包”的价格上涨而喜悦。这种反应毫无意义,只有那些在近期会成为股权卖家的人,才乐于看到股票上涨,潜在的购买者应当更喜欢不断下降的价格。
巴菲特以不指望卖出的伯克希尔股票持有人为例,对于“市场先生”的态度应该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伯克希尔股票的所有者正在自动储蓄,即使他们花掉了所挣的每一分钱,伯克希尔公司通过留存全部收益,其后再使用这些存款购买公司和证券,来为这些投资者“攒钱”。很清楚,伯克希尔股票买得越便宜,其所有者的间接储蓄计划就更赚钱。同时,巴菲特还指出,伯克希尔公司在那些一直回购自己股票的公司中会拥有更重要的位置。巴菲特说:“这些计划提供给我们的益处随价格的下跌而增加,当股票价格低迷时,被投资者在回购上所花的资金,相比股价上扬时,更多地增加了我们在该公司的所有权。例如,过去几年中可口可乐、《华盛顿邮报》以及富国银行在很低的价位所做的回购,与在今天以高昂的价格回购相比,使伯克希尔公司获益更多。既然在每年年末,所有的伯克希尔股票都被那些在年初就拥有它们的相同投资者持有,因此,伯克希尔股票的持有人是储蓄者。所以,他们应当在市场下跌时高兴,而且让我们和我们的被投资者更方便地运用资金。”
这就是巴菲特的“市场先生”理论,即当投资者读到头条新闻说“投资者们随市场下跌而亏损”时,应该笑容满面,在自己的脑子里应把它编辑成“减资者们随市场下跌而亏损,但这意味着投资者将要获利”。尽管“市场先生”常常忘记了这条起码的常识,但总有买家应对着卖家,而且对一个的伤害必然帮助了另一个。
后一篇:财务自由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