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酒类投资标的延续了前几年整体向上的趋势,继续向好。无论是一线二线还是三线四线白酒,都有代表性的标的创出近几年新高,甚至不乏一些创出历史新高的标的。
   
仅仅今天一天,就有贵州茅台、酒鬼酒、沱牌舍得、青青稞酒、洋河股份、凯乐科技等6家公司创出历史新高,占全部白酒类上市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强,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
   
还有一些标的,也在今年(只不过不是今天而已)创出历史新高。
 
   
近几年的事实证明,投资白酒类上市公司是取得较好投资收益的不错选择。
   
从今天开始,资本兄将分期分批对17家白酒类上市公司的投资机会进行简单梳理,以期抛砖引玉,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关于白酒类上市公司类别的划分,我习惯以主营收入为标准,主营收入在50亿元以上的划归一线;20-50亿元之间的划归二线;5-20亿元之间的划归三线;5亿元以下的划归四线。这可能与市场上其它的分类标准有所不同,请注意区分。
 
全部17家白酒上市公司基本状况
 
| 
 
类别 
 | 
 
名称 
 | 
 
主营收入 
 | 
 
归属净利润 
 | 
 
毛利率(%) 
 | 
| 
   
一线 
 | 
 贵州茅台 
 | 
 184.0235 
 | 
 87.6315 
 | 
 91.57 
 | 
| 
 五粮液 
 | 
 203.5059 
 | 
 61.5747 
 | 
 71.45 
 | 
| 
 洋河股份 
 | 
 127.4092 
 | 
 40.2099 
 | 
 58.72 
 | 
| 
 泸州老窖 
 | 
 84.2791 
 | 
 29.0503 
 | 
 65.55 
 | 
| 
   
二线 
 | 
 山西汾酒 
 | 
 44.8815 
 | 
 7.8055 
 | 
 76.24 
 | 
| 
 古井贡酒 
 | 
 33.0798 
 | 
 5.6639 
 | 
 75.92 
 | 
| 
 顺鑫农业 
 | 
 *25.0356 
 | 
 3.0684 
 | 
 56.81 
 | 
| 
 维维股份 
 | 
 *22.5539 
 | 
 1.5340 
 | 
 39.46 
 | 
| 
   
  
  
三线 
 | 
 金种子酒 
 | 
 *15.1418 
 | 
 3.6582 
 | 
 69.81 
 | 
| 
 水井坊 
 | 
 14.8191 
 | 
 3.2047 
 | 
 76.88 
 | 
| 
 老白干酒 
 | 
 14.1369 
 | 
 0.9213 
 | 
 46.13 
 | 
| 
 沱牌舍得 
 | 
 12.6922 
 | 
 1.9521 
 | 
 58.58 
 | 
| 
 伊力特 
 | 
 12.3484 
 | 
 2.0649 
 | 
 52.99 
 | 
| 
 酒鬼酒 
 | 
 9.6183 
 | 
 1.9262 
 | 
 74.62 
 | 
| 
 青青稞酒 
 | 
 8.4173 
 | 
 2.1163 
 | 
 69.83 
 | 
| 
 
四线 
 | 
 凯乐科技 
 | 
 *2.5595 
 | 
 0.6301 
 | 
 83.04 
 | 
| 
 ST皇台 
 | 
 1.0448 
 | 
 0.0483 
 | 
 *58.84 
 | 
注:
1 
主营收入指2011年全年数据,单位为亿元;
2 
顺鑫农业、维维股份、金种子酒和凯乐科技所列“主营收入”数据为酒类收入;
3 
ST皇台主营为白酒和极少量葡萄酒,主营收入数据为酒类整体收入,毛利率数据单指白酒毛利率;
4 
归属净利润指2011年全年的整体数据,没有区分酒类和非酒类,单位为亿元;
5 
毛利率数据专指酒类毛利率,已经剔除非酒类主营的干扰;ST皇台专指白酒毛利率,剔除了葡萄酒部分。
 
   
一 
贵州茅台
   
略。
 
   
二 
五粮液
   
无论是从规模、销售量还是销售收入来看,五粮液都是中国酒企当之无愧的龙头老大。五粮液产品线较茅台丰富,高中低占全,但利润主要来自超高端和中高端。
    在超高端白酒市场,主要是茅台和五粮液两家寡头垄断。从品牌号召力来看,茅台占优,但从市场占有率来看,五粮液明显高于茅台。2011年全国超高端白酒市场容量大概为4-5万吨,其中茅台1万吨多一点,五粮液近2万吨。
   
近期关于三公消费的讨论将竞争对手茅台推向风口浪尖,由于社会舆论将主要矛头对准茅台,所以五粮液相比之下受到的负面影响有限。
 
   
在稳住超高端市场的同时,五粮液从2011年开始在中端市场发力,中端系列酒放货量加快,迅速填补五粮液零售价提升后留下的空档。战略战术运用恰当和精准,收效明显。
   
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和生产周期决定了五粮液基酒产能可以较快提升,可供销售的成品酒数量也可以较快释放,只要营销不出现大的失误,主营收入可以做到较快提升。
   
2011年整体经营状况好于市场预期,2012年一季度似有加快利润释放的趋势,超市场预期。展望未来,惊喜可能仍会继续。
 
   
在市值被洋河赶超后,五粮液夺回老二位置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息,从长期看,看好五粮液。
 
   
三 
洋河股份
   
洋河做为中国白酒的八大名酒之一,历史悠久,品质超群。洋河上市不久,但在资本市场的超强表现,不得不让投资者刮目相看。
   
洋河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浓香型白酒,不足为奇,中国绝大部分白酒都是浓香型。但是,公司一直宣称洋河为绵柔口味,绵柔是其卖点之一。
   
香型是从嗅觉上来感知的,而口味则是从味觉上来感知的。公司在宣传上故意淡化和混淆“香型”的概念,而突出和强调“口味”的概念,在中国酒民普遍对白酒的认知水平不高的背景下,这一招儿是很管用的。
 
   
在营销方面,估计没有人会否认,洋河营销团队是一个超级梦幻的团队,近几年主营收入突飞猛进,销量节节攀升,净利润连续超高速增长。
   
更有甚者,洋河在基酒不够卖的“甜蜜的囧况”下,从五粮液等四川地区白酒企业大量购买基酒,灌装进洋河酒瓶,冒充洋河(系列)酒出售。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市场和消费者明明知道洋河外购基酒的情况下,消费者依然对“洋河酒”抱有极大热情;投资者也热烈追捧公司股票,使得公司销售和市值出现“两旺”。
 
   
由于体制和营销的优势,洋河的高成长还将继续。其竞争优势在次高端领域无人能出其右,近期,其竞争优势有向高端和中端拓展延伸的趋势。在合并双沟之后,江苏省内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同时,省外市场也攻城拔寨势不可挡。
   
强大的增长惯性短时间内还看不到出现拐点的迹象,但产能不足外购基酒始终是其硬伤,况且,靠营销取得的辉煌是否稳固,能否持续下去,很值得怀疑。白酒消费,从长期看,品质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
 
   
短期看,高增长还将持续,长期看,不确定性正在聚集。
 
   
四 
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是浓香型白酒的鼻祖,可以说,中国最好的浓香型白酒,不是五粮液,而是泸州老窖。
   
泸州老窖是最早改制的白酒上市公司,改制之后,向经销商增发捆绑利益、管理层激励、营销改革等一些列措施相继出台,伴随着主营收入和净利润的高速增长,公司股价从2006年开始一举摆脱长达8年的下跌徘徊,短短两年时间内暴涨数十倍,成为资本市场不朽的神话。
   
后来相继改制的二、三线白酒企业,基本上是走泸州老窖走过的路,并复制其在资本市场的神话。
 
   
近几年泸州老窖发展平稳,增长速度适中且均衡,股价去年创出历史新高后稍有回落。
   
2012年开局良好,主营收入开始加速,但由于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是中低端酒毛利率下降),以及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使得净利率有所下降。
   
泸州老窖对经销商的控制较强,特别是对大经销商。由于利益捆绑,经销商较卖力,便于产品结构性提价。
   
高端市场的1573发展势头平稳;次高端的窖龄酒表现超预期,推出第一年收入就超过10亿元,2012年有望高速增长;中端市场也是2012年看点之一。
   
由于2011年提价幅度过大,使得高端销量增速有所回落,期望以时间换空间,等待销量增速慢慢恢复。
 
   
毛利率持续下滑是隐忧,短期净利润增速可能提速,长期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