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释老毛论波特五力(兼与阿珍探讨集中贴)

(2012-02-13 21:34:30)
标签:

杂谈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本帖最后由 释老毛 于 2012-2-11 01:24 编辑

应阿珍所约,讨论讨论波特五力,把分散的帖子集中起来,系统表达一下我的观点。

一、波特五力和企业战略
波特五力(基本内容,不解释,上百度,看水贴)

波特不是投资者,只是个研究产业竞争的管理学学者,波特五力模式目的是分析、选择市场战略,而不是选股。明白否?波特的经典著作叫《竞争战略》,不是选股大法,他提出了行业结构分析模型,即所谓的“5力模型”。注意,五力是行业结构分析模型,不是企业分析,阿珍批评波特没有考虑企业内部资源状态和管理层的努力对企业的影响,是根本没精读原著导致的,因为人家本来就是分析的行业格局。

企业在哪呢?在五力模型后面,波特提出了三战略,这才是企业微观管理的内容。这三种战略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

迈克尔·波特认为,这些战略类型的目标是使企业的经营在产业竞争中高人一筹:在一些产业中,这意味着企业可取得较高的收益;而在另外些产业中,一种战略的成功可能只是企业在绝对意义上能获取些微收益的必要条件。但企业只能选择一种战略,采取多重战略没有成功者。

波特是行业结构五力着手,终点是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阿珍完全回避了企业战略,只揪住五力,然后就批评管理学大师波特不注重企业内部因素。阿珍的错误显现出来没有?

阿珍说:“我的模式将波特型中存在的主次不分,只重环境,不重企业主体,且完全忽略最重要的核心需求进行了优化,并且用树的形象表达这是一种进步,我不认为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但我想说的是这次进步,有可能对整个产业分析产生深远的影响。”

阿珍没有探讨具体五力格局之下的企业战略选择,及其利弊,而是直接用五力评判所有企业,这有意义吗?不同的行业,五力模型不同,战略因此也不同。例如,茅台采取的是第二种,差异化战略,用品牌建立核心竞争力;格力采取的是第一种,成本领先战略,用规模优势建立核心竞争力。不分析各自企业的行业环境、战略选择,抽象的评判谁就应当是大牛股?是不是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

这种思维就像我们小时候争辩,老虎和鲨鱼谁是最厉害的?现在想想很可笑,环境不一样,你说谁最厉害呀,都是各自环境下的老大。

二、波特五力之横向竞争关系
就波特五力而言,其实最核心的就是竞争关系,横向竞争关系(业内对手、潜在敌人、替代产品),因为所谓5力最终反映在行业竞争关系上。譬如在职场官场上,你自己不争气总是被同僚政敌干挺,自然上级下级都会离心离德,红都闯关事件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啊。巴菲特所谓的护城河,主要是针对的横向竞争关系,而非对上下游的纵向竞争关系,当然这种竞争关系因为行业不同,集中度不同,从而呈现不同样态,行业内的企业也会采取相应的战略。

例如阿珍提到水泥业,因为产品基本无差异,不可能采取第二种差异化战略,而由于产品的运输成本,具有地域性,这实际上是第一种成本领先战略,所以,水泥企业必须根据各地市场需求布局,布局占坑很重要,海螺水泥最牛X之处就是占据了曾经最景气的华东市场,而生产、运输成本的优势使之成为与茅台相抗衡的大牛股。

波特五力的三力(横向竞争关系),实际上和巴菲特的护城河是相通的,巴菲特的护城河很大程度上也表述了波特的三战略思想,这一点可以互相参照,例如:
品牌、专利——差异化
成本优势、资源优位、网络规模——总成本领先
客户粘性——专一化战略

三、波特五力之纵向竞争关系
那么,5力中的纵向议价关系重不重要?这就是老毛想说的关键。很重要,它是起点,也是终点。

它是起点,很大程度上,纵向竞争关系,企业在上下游产业链中的位置和支配力,决定了企业战略的核心竞争力,即护城河。

它是终点,战略形成后,对同业对手具有了竞争优势,最终必然反映在上下游定价权上。

伟大吧?老毛根据波特5力分析,通过企业战略,把巴菲特的护城河和定价权理论结合到了一起。

现代社会,上游的原材料往往是无差别的市场价,议价权很难体现。所以,真正体现议价权的是对下游客户的议价权。为什么消费、医药出牛股,因为快消品,快消品的客户是分散的个人,很难对抗大企业的权力。大牛的企业,一定要直接面对市场,一定要控制渠道。

在这里,老毛和阿珍比较了格力和特变。
特变电工不能和格力电器比
09-10年铜、钢等大宗商品暴涨
格力盈利继续保持高增长
特变已经萎得一塌糊涂了
特变电工没什么议价权
他的竞争对手是有背景的国企
他的大客户是两大垄断电网公司
输变电设备的议价权完全掌握在买方手里


原材料涨价是没有任何企业能控制的
茅台也面临着粮食涨价的风险
有定价权的企业是能消化这种成本风险
要么强化管理和技术,降低成本
要么转嫁给客户,转移成本
因此最重要的定价权是对消费终端的定价权
格力不是面对苏宁国美而是通过自己的渠道直接面对客户
而特变在招投标中几乎完全不能和两大电网谈涨价
当然
茅台的定价权肯定更强一些
这都体现在股价里了


四、阿珍所谓的需求特征是否画蛇添足?
最后,评价一下阿珍所谓的需求特征

这是阿珍的话
五大要素中波特漏掉了最重要的一个要素,需求特征,忽略需求特征,波特模型的分析能力就大幅降低了。


俺不知道阿珍的需求特征说的什么?
俺只知道波特5力,上下游关系中对下游的议价权就是讲的需求
下游就是市场、客户、需求方,这些都是同义词
而且波特三战略大都是针对市场的定位
差异化——针对客户区分
专一化——针对特殊细分市场的客户
成本领先——也是针对客户,既然产品无差别,价格战必然,胜出的当然是低成本者

俺知道管理学最基本的就是市场定位
有一本和《管理战略》齐名的经典著作就叫《定位》
管理学的开山鼻祖彼得.德鲁克说过
管理的首要问题就是——知道你的客户是谁?

五、结论:波特五力、企业战略不决定投资回报
波特五力模式及战略定位,只是分析企业竞争的理论。与投资和投资回报无关,下列关系补充给大家,一定慎思明辨。

1.行业与企业。历史上,无论任何行业,都曾经出现过大牛股,水泥的海螺,家电的格力,汽车的江铃,机械的中联,零售的苏宁,白酒的茅台,他们都有意或无意的建立和强化了自己的战略优势。只有夕阳行业,没有夕阳企业,看来是至理名言。连钢铁还有印度米塔尔,老巴都买的韩国浦项。

2.中外历史与现实。单从美国历史来看,金融、能源、快消品行业是出长期大牛股的地方,这或许和这三个行业的五力特征有关系,但也可能是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行业兼并,已经形成了寡头垄断,我们看到的牛股只是剩者(后视镜)。外国经验是否适用于中国,待考,至少目前金融、能源是不太受A股欢迎的。

3.企业和管理者的关系。任何具有战略优势的企业,都需要诚信、能干的管理层,巴菲特所谓傻子都能经营的企业,存疑。例如,可口可乐改过配方,差点毁了百年老店。中国的管理层不诚信,产品再好也可怕,中恒就是例子。

4.企业和行业周期的关系。所有行业都具有周期性,只有长周期和短周期,从中国历史数据来看,白酒是长周期股,银行是弱周期股。再好的战略在逆周期时期,都会遭遇低潮。

5.企业和股价的关系。再具有战略优势的企业,股价高估透支未来,也不会给投资者带来满意回报。一旦股价周期和行业周期相结合,就叫做戴维斯双杀!

补充:从历史回望现实,茅台是典型的后视镜中的牛股。

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学不到任何教训。

A股10年涨幅前十名是:贵州茅台、张裕A、泸州老窖、中联重科、双汇发展、格力电器、包钢稀土、恒瑞医药、云南白药、山西汾酒

因为这些都是历史证明的牛股
所以我们用波特五力、企业战略、巴菲特理论,无一不证明他们必然是牛股。
其逻辑就像
因为张三是个牛人
所以张三必然是个牛人
想想当时和现在的观念和情绪的差异
想想牛股背后一将功成的万骨枯

这个时间截选容易误导
我认为这个统计数据不充分
就像媒体得出A股十年不涨的误读一样
医药、白酒十年前正好处于低估状态,而目前正好处于高估状态,10名冠军就是这么排出来了
如果时间再拉的更长一些,得出的结论未必如此
换言之,目前的金融股如果正好十年后碰上市场爆炒到30倍市盈率,那么未来这10年排出的大牛股可能基本都是银行、保险、券商,而不是白酒、医药、机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