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从苏宁模式看2011年零售业的关键词
(2012-01-12 13:14:36)
标签:
转载 |
分类: 个股商业零售 |
从苏宁模式看2011年零售业的关键词
一、速度?盈利?
在今年3月28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2010中国连锁百强”名单中,苏宁电器以1562亿元的销售额和1342家的门店规模,蝉联中国连锁百强榜首。在政策利好、市场刚性需求、连锁开店刺激及厂商支持等条件下,凭借强大的服务、财务、信息等后台作支撑,12月苏宁电器又发布公告称,今年新开店将达到410家。预计明年,苏宁电器新开店数量将超过400家,与今年基本持平。
靠“租、建、购、并”并行的连锁发展策略,在确保店面总数行业第一的前提下,苏宁深化了连锁网络拓展,着力提升店面的标准化程度,形成了良好的客户体验,不断优化店面的质量。就像苏宁某高管所说,我们不仅要保持新开店面的规模优势,更要保证单店经营质量,单店经营质量要继续保持同行业第一。
7天连锁酒店的扩张速度同样惊人。今年上半年新开门店154家,增速高达
81%,位居行业第一。但同时我们也看到,7天第三季度净利润(443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净利润(5980万元)下滑25.9%。同样快速扩张的如家和汉庭2011年第一季度财报都显示企业净利均较去年有所下滑。利润下滑的原因有很多,如快速扩张导致新店投入和培育成本过高,而新店入住率没有及时跟上等等。而7天近期又被加盟商指责连锁无序扩张、不合理收费等问题,并被要求就投资亏损进行赔偿。
点评:
连锁企业在进行发展战略选型的时候,不仅要考虑行业机会因素,更要充分衡量企业核心资源,根据二者的强弱来定位自己的发展战略:是先扩张后盈利,是先盈利后扩张,还是边盈利边扩张。“做大”和“做强”同样重要,一定要做好二者关系的衡量和选择。过度的“三圈”(圈地、圈钱、圈人)必然会带来运营能力的下降和运营成本的增加,造成“增产不增收”。所以,扩张要适度,战略规划要放眼长远。
二、单业态?多业态?
在大多数人会认为卖电视、空调、冰箱等家电产品的苏宁,逐渐放开了自己的经营范围,在不少门店,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母婴用品、文化用品、户外用品、汽车用品等商品。
在苏宁重金打造的苏宁易购(SUNING.COM)购物网站上,各种家用电器的销售只是网站的很小一部分,而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百货,销售的商品包括图书、服装鞋帽等日常生活所用的方方面面。和淘宝商城、京东商城等综合购物网站已经看不出区别来。
在之前,国美也已进军体育商品市场,以体育运动专业为主题,引进全品类、多品牌的产品。
与此同时,一些百货卖场也在寻求变化。如在一些人人乐超市卖场内已经难觅家电踪影,因为家电类产品已经撤出超市,进入到专门开设的专业家电卖场。为实施家电品类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人人乐专门设立了家电事业部,主要出售家电和家居产品。这就是人人乐打造的“超市+百货+家电+家居”的商业模式。
这种情况还有很多:
北京的燕莎、赛特、百盛等高端百货商场纷纷自建精品超市;武汉的中百、武商、武汉中商先后开出生活剧场、超级生活馆、高端超市优品汇;广州的广百除年轻时尚百货GBF之后,又把广百超市和广百电器独立运营等等。
点评:
零售业的微利时代已经来临,单一的业态扩张已不足以支撑快速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开始寻找向其他业态扩张的机会。“跨行”多业态经营的现象并不少见,就像上面所讲的专业家电卖场开始涉足百货,百货超市开始拓展专业家电卖场、精品超市等。
“单一业态到多业态发展已经成为零售业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一个趋势”,某行业专家表示。话虽然这样说,前景看起来也很好,但是风险也同时存在。能否真正在商品结构和整体定位上进行区分,能否实现品牌和市场促销的联动,能否在品牌的区隔和品牌集中度上做好权衡,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三、线上?线下?
随着电商(特别是B2C)的快速发展,很多传统的生活习惯已经被改变了,越来越多的“抄码族”(在实体商场只试不买,记住型号,甚至拍照,然后回家网上购买)在我们身边出现。
“线下体验,线上购物,这样的未来很近。”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连锁企业按捺不住,开始进军电商。今年8月1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报告指出,2010年连锁百强中已有52家开展了网络零售业务。
经过近一年的发展,苏宁易购通过不断拓宽产品品类,对自有产品结构进行调整,逐步成为综合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凭借良好的经营业绩迅速跻身中国家电3C电子商务市场前列。今年4月份启动了团购、秒杀、直降等多种形式的大力度促销活动,五一期间网站更是再次改版升级以应对市场需求。苏宁电器这种“实体网络+虚拟网络”立体发展的模式(即苏宁提出“沃尔玛+亚马逊”战略),将是未来苏宁成就世界级企业的重要路径。
而日益加重的营销费用、激烈的同业竞争,也正在让更多的网络平台创业者更加重视线下渠道的独特作用,开始发展实体连锁。
今年3月26日,继“麦包包”“莲果化妆品”之后,作为淘宝网国内美式休闲男装品牌的“斯波帝卡”获得联想A轮投资后,提出“从线上到线下,发展实体连锁”的品牌扩张战略。同样淘天下的另一个品牌“秘密盒子”也计划在北上广深等地启动实体店战略。由此,网络品牌落地建店,再次杀进传统渠道这片红海。
点评:
顾客为了买便宜货,越来越多的实体店成了“体验店”;为了弥补线上购物的局限性,越来越多的平台连锁也开始重视实体店的作用。当很多连锁企业线上和线下同时运作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在销售同样数量商品的基础上,大家要同时维持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店的经营开销,所以,必然会带来整体利润水平的下降。苏宁电器、京东商城、亚马逊和沃尔玛等都属于不同细分层次的连锁行业,在品牌推广、运营体制、促销方式、品类管理、供应链和物流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不同。大家对网络平台和实体卖场的要求也不尽相同,甚至区别非常的大。所以,要想学做对方,减少分流,无异于“背着包袱”跟对方竞争,就是想学的像也会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线上+线下”看起来很美,真的去做了,结果也许真的没有那么美。
四、自营?促销?
今年2月22日,进军中国5年之久的美国零售巨头百思买(BestBuy)突然宣布关闭其在中国内地的全部9家门店,同时关闭位于上海的零售总部,并将在中国的经营业务整合到旗下全资子公司五星电器品牌中。这标志着百思买基本上败走中国,也标志着“百思买模式”在国内水土不服,最后以失败告终。
“百思买模式”其实就是“自营模式”,通过规模采购低价买入产品,然后在卖场内用自有员工加价销售以赚取利润,并通过强化和突出购物体验、销售氛围来赢得顾客。
而全球3C市场另外一种商业模式的代表者是国美和苏宁,将销售区域分租给不同的家电厂商,并由厂商派驻促销员在卖场销售。连锁卖场从中收取租金,并从产品的销售额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销售利润。这种模式我们可以称之为“促销模式”。而就像前文所示,苏宁电器利用这种模式,通过持续的规模化扩张,成为了行业领导者。
值得注意的是,恰恰是苏宁,却非常重视那个已经失败的“百思买模式”:苏宁电器下属的SUNINGELITE精品店全部商品明码实价,无讨价还价;无复杂促销活动形式,而以积分和礼品为主要回馈手段;没有厂家派驻的促销员,全部是高学历、双语、严格培训后的自有营业员;实施定制化的会籍管理制度及会员精准营销制度,多个专厅凸显人性化体验、尝鲜DIY服务体验,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等等。
点评:
“模式本身无好坏”,百思买失败的原因很多:既有环境因素,也有人员因素;既有薪酬激励问题,又有人员培训问题;既有进入市场时机的原因,又有服务模式的原因。就像百思买全球副总裁王健认为的,“百思买骨子里是非常好的模式,只是对于中国市场有些超前了”。这个模式更注重顾客体验,更注重商品的展示,更注重公平公正来引导我们的消费者,包括为消费者去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可以想象的是,这种模式以后肯定会大行其道。
值得欣慰的是,据了解,百思买为重返上海市场进行了市场调研活动,就之前经营模式的教训、新店的定位等一系列问题征求意见。但现在已经到了年底,百思买能不能重新登录尚未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