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出股票的条件
(2012-01-07 15:47:49)
标签:
杂谈 |
分类: 他人股票理论 |
估值肯定要结合成长才能进行、成长最终也要回到估值上来。
卖出条件应分两种,一个是梦想落空时的出逃;一个是达到预设后的收手。前者比较简单,什么时候发现就什么时候离开,不太计较价钱和时机,因为没有什么损失会比把自己困住丧失其他机遇来得更大。对于后者,老巴有句话,最好的投资是永远不用卖的,这个比较容易误导人,其实是指一直让你找不到卖出理由的才是最好的投资,因为有的企业可能在你整个投资生涯中都可以保持持续的成长,当然,这样最终的结果就是世界级的伟大企业,只是这一般都属于事后的总结而非预判,所以我们只能心里祈祷它是个永远不用卖的家伙,然后经常审视它现在是不是该卖了,在其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都保持跟踪以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阶段预期。我们的世界是复杂多因素的,所以我们只能尽可能多地思考,在多元思维后简化、择选出易感知的方面,再做出不见得最正确但肯定更容易把握的决定。因为理论上只要你能确定会有下跌就可以算卖出条件成立,难点是你如何在多因素矛盾作用的情况下来确定,这取决于能力圈和赔率。我对自己的要求是,避免永久性资本损失,但对可逆的下跌不强求回避,也就是说会被中长期因素修复的波动可以不理会,除非是有绝对理由和充分信心。很多人看老巴说保本重要又说跌50%不怕的话太矛盾,我认为不冲突,他指的应该是永久不可逆的损失,我曾把它分解成三个层面,一是估值倍数的不可逆,也就是说基本面看对了,但现在的倍数以后不再会出现了。二是业绩的不可逆,就是和你预想完全不同,且不是短暂偶发因素导致的。三是时间的不可逆。这不是追求买入就挣,而是要求企业的内在价值必须有增长,允许延后进行集中体现,否则就算在倍数上和业绩上是可逆的,但时间已经损失了。我认为好的估值目标应该是有换位思想,从市场多生态多偏好的角度去解释对手双方和现在与未来,它必须是合理非偶发的,从结果上能达到需求平衡的区域,如果是寄托在失控和错误中,那么就算达到,也不能否认当初设想的侥幸。另外,到倍数的理解上,我在以前的贴中也有谈到,认为我们对成长股需要担心的是错判而不是高估,也就是把不能成长的当作成长来估,因为真正的成长给再离谱的价格都问题不大。只是,这个世界是复杂多变的,先前确定的之后未必真会如此,所以我们在买入的时候要把不确定考虑进去,在理论估值和不确定率中间找到一个能接受的区域,这就是我对安全边际的理解。并且,由于对事物的熟悉和认识程度因人而异、事物的可见性也随时间进展而呈现不同的特点,所以我非常赞成个性化和动态化的弹性价值评估,在一个微妙位置上的不同选择都可以理解为正确的,是不同的人针对自己能力圈和承受力做出的不同判断,只有抛开后验的思想才能够平心去想怎么做才是适合自己的,这本身也是市场多层次多流动的基础。总之认清估值倍数的高弹性大跨度可修正的变化特点,再结合业绩增减的双重乘数效应,我们就更能接受和理解市场的大幅起落并参与其中了。
回到***身上,我们必须明白市场对其业绩和倍数的选择及逻辑,同时拥有自己的业绩预估和倍数确立方法,在理解市场、尊重市场的前提下设想自己的估算被公司和市场实现的路径和可能,达到后则再设定新的预期审视新的持有理由,分解成各阶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不同时期下运行的矛盾也有利于持股耐心的养成并避免价值反向变化时的过于麻痹。比方说市场对***今年的业绩预期大致是1.2到1.3左右,这个预期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形成,一季报后强化,所以市场今年给出的36和39几次底部区域也是结合30倍PE的简单算法,这个倍数是结合行业特质和成长率得出的浅显表观合理值。而在08年底,我判断未来3年有1到2块的业绩打底,这样就很容易确定30元以上的第一目标位,这期间你可以不用怎么理会大盘整体估值的起落,基本属于低风险的确定收益。到40、50元以上时,我们一方面要审视静态表观业绩下的潜在业绩及可能业绩水平、另一方面要审视***未来的提升空间、同时也可以适当加入大盘或板快因素,分别设想达到或未达到预期有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先谈静态可能业绩,我们知道***的费用率和税率都高过行业水平,特别是费用率,高过其他非开拓期企业10到15个点,从静态看这就是每股0.7到1元的空间,也就是说,如果它能实现费用率的正常回归,其现有规模上的潜在业绩水平实际上是2.2元左右,再从稍乐观的动态预期来看,其后年的潜在业绩水平有3.5块以上,要是再加上大概率的提价,那么空间还会更大。当然,这是往好里想,还可以有两种坏的理解,比如管理太烂费用率永远降不下来,这方面可能性不大,因为从全行业的历史来看管理不好的企业也都实现了高到低的下降。另外就是市场拓展的不进反退,新增人员和市场没有贡献反成包袱的话,那目前1.2元不保都有可能。这方面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警惕可以但也别乱吓自己,毕竟市场竞争是有迹可寻的,之前的定性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在微妙时刻保持乐观和坚定的。有朋友从这次中报的省外增长比省内还低中提出担忧,认为用了钱的地方还不如投入少的。我觉得不要太急,因为任何良性整顿都一定是先从根基好的地方先反应出来,这和打仗一样,肯定是嫡系部队先响应,旁支看声势出来再附进。如果是省内低增长,反倒有可能是鸡血行情,是忽悠新客户带来的。另外,任何市场都有个临界值,对白酒来说以单省5000万营收划分会比较妥当,否则容易有费用增加但效果欠显的不应期。所以从上面这些来看,中报的收入增长虽然很普通,但还不足以改变预期,只能得出尚未进入快车道的结论,而且考虑到上面分析的潜在收益水平,我们会发现目前的赔率仍然对我们有利,所以等待仍是上策。
(文
精华跟帖:
市场会变化,但是有些相对长周期的公司一直能保持比较好的持续经营,姑且认定为成长股吧,这有可能是回头看得出的结论,但在复杂多变的市场里,好的公司,如公司治理结构,管理水平,市场竞争优势并没有得到削弱反而得到进一步提高,那么卖出的条件应该是0,直到你想变现,。
我在兄台这个年龄的时候,恰意气风发,金融行业管理职务,高年薪,同时还凭借己力于股市之中捞得2百来万,似乎条条大道通罗马。自以为成,一度辞职炒股,患得患失,心态大乱,后发现差距无奈回归上班一族。3年多光阴一晃而过,不断变化操作系统,似乎仍未能入股市之门,所得者也就是慢慢以投资人的角度来看待行业及公司,试图找出其竞争壁垒和潜在问题,并愿意多花时间去等待一个大概率的结果。惊讶于兄之小城隐忍、孤注一掷的勇气、海量的阅读以及所成之后的修养,我想我永远不能有兄成就之万一了。
能够读到兄长文字,也是一种幸运。
玲珑玛兄好,多想想不淡定的原因就能做到淡定了。如果你是个很情绪化的人,那么就找到在不同情绪下都能让你得出近似结论的股票,不碰容易让你改变主意的企业,也就是把注意力放在确定性上。至于资产波动性方面,以我的经验来看,真正的好股票向下的波动性都不大,印象中自己长时间持有过的股票很少发生大于25个点的向下修正,像5.30事件那几天,当时我持有的盐湖钾肥按收盘价算最多就跌了不到10个点,最大波动也不到20点。再看06年的五粮液认购权证,那么几十倍的快速上涨,中间的回调幅度亦小的可以忽略。所以我认为,当你的波动性超过20个点的时候,要做的不是淡定,而是仔细打量一下自己的投资,毕竟人的情绪是上天赐予我们进行自我保护的,虽然偶尔会给我们带来麻烦,但有的时候那是我们逃命的最后本能。
[淘股吧]
随雨兄好,现在当然是欣慰,没有后悔的意思。我是指过程中的那些是开始的自己没有料想和预备承受的。并且,在最初的积累完成之前,这个活可不能算是高性价比,你所有的积蓄都必须投下去,没有机动,一个人在新接触的城市里,找不到亲友依靠,手头又没有任何应急能力,就会怕有意外发生,这会给人带来很大的不安和焦虑。炒房的时候天天在外面转,盘算着周转、盈利与贷款,看到了好的机会却经常腾不出钱,拿下后着急寻找下一个买家以抢在实质过户之前出手,崩的太紧就会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如果当初务实一点,边工作边投资的话,过程中就不会有这样多的辛酸了。并且,这是走出来了,如果没有呢,或许就是另一个极端了吧。当然人生不能假设,但可以有更稳健的发展方式,胜负手虽然看着精彩但往往都是无奈之举,所谓智者无疑惑、仁者不困顿,把自己逼到被动的位置对投资来说就是风险敞口过大。
野史兄,我哪有什么成就啊,最多算些小成绩,你这样说我都不好意思回话了,不过非常感谢你把我以前那么零碎的东西都翻出来了解,希望没有让你笑话的地方。
[第56楼]
财迷兄好,日韩的白酒消费和我们好象有很大不同,走的是低价竞争之路,我估计是由于它们农产品价格太高导致普遍采用省粮的液态发酵模式,产品呈现工业化工厂式生产的特点,共性大于个性,故而只有在价格拼刺上下工夫了。这只是我的揣测,不知你可有了解,也希望有知道的朋友不吝赐教下,以解心中疑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