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付出现金流购买了股票,作为一项投资决策,我关心得是购买的股票究竟是不是资产。顺便再重复下我对资产的定义:资产是在你睡觉的时候能够产生现金流或者自身价值可以增值的东西。明确了资产的定义,我们来比较比较存款、债券、股票这三种投资方式。
投资方式 价值衡量参照物 现金流
储蓄 本金
利息
债券
面值
利息
股票
净资产
股息
储蓄的特点是你投入的本金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利息会随着利率的波动而波动,也就是自身不会增值,但是可以产生现金流入。作为一种稳妥的投资方式,短期不太可能出现本金损失(除非银行破产),但是随着信用货币的普及,可怕的通货膨胀将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的利率稀释成负数。因此,储蓄在短期内几乎没有风险,长期来说存在被通货膨胀稀释的风险。
债券的面值是固定的,但是你买入的价格不一定跟面值相等。因此,投资债券的实际收益率和债券的利率一般存在差别。债券产生的现金流可能每期固定,也可能波动(实际情况较少)。当然,债券投资的短期风险大于储蓄,尤其是企业债,存在一定的违约风险;另外,在远远高于面值的价格买进债券,同样意味着亏本。当然,债券投资的优势也在于你可以在低于债券面值一定幅度买进,这时相当于你获得了一个安全边际。n年期债券,每年利息C,债券面值M,买入价格P,债券投资的年收益率Y=((C1+C2+……+Cn+M)/P)^(1/n)。
有了储蓄和债券的知识,我们以相同的思维方式理解股票就不难了。我认为股票的价值在于其净资产和股息这两方面。
储蓄的本金是固定的,债券的面值也是固定的。股票的净资产不太一样,先谈谈不考虑分红的情况,当公司本季度实现盈利的时候,净资产就会变厚;本季度出现亏损,净资产就会变薄。因此,净资产的水平受公司的经营状况影响。
我们仍然引用罗伯特.清崎先生对资产和负债的定义来考察净资产,则符合我们投资要求的净资产是能够产生现金流的,以权责发生制来衡量,这个现金流就是净利润(利润扣除所得税和利息)。这样理解行吧:净资产是母鸡,净利润是蛋。
我们都知道,养鸡场会留下一部分蛋孵化成鸡继续留着下蛋,这部分蛋叫做留存收益;另一部分蛋则出售获得现金流入,用于出售的蛋我们叫做股息。股息来源于利润,因此如果一个企业本年度盈利,则有分发股息的空间,如果亏损,则谈不上股息。股息和公司的经营状况有关。
一个养鸡场里留下的蛋多,则下一年养鸡场的规模扩大的速度就快,从这个角度理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的企业少分红或者不分红是正确的选择。当然,当这个养鸡场无法把规模做得更大的时候,只留下少部分蛋,其余的则全部卖掉,无疑是对股东负责人的做法。
因此,理解股票的价值需要从净资产和股息出发,具体的计算方法参考《价值投资的雪球是如何滚出来的?》http://blog.eastmoney.com/xuam120/blog_170421310.html
,这里就不再废话了。
顺便再提一下,我的价值投资理念是寻找会下蛋的母鸡,并且确定它在未来十年符合罗伯特.清崎先生对资产的定义。为何是未来十年?我还要再强调一遍,富人的思考周期是10年,中产阶级是1年,穷人是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