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阴阳知识
学点阴阳知识
原《西部时报》<社会与法>周刊主编首席记者 王卫星
中国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在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一个相互对应、相互制约、相互平衡、相互变化、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个共同自然规律。这就是奠定中华自然文化文明暨自然生成逻辑思维基础的核心要素——阴阳。
古人不称“阳阴”而称“阴阳”,这与古人的世界起源创生次序有关: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即天地)……。
由此创生过程可知,世界的前身是“混沌”,世界诞生于“云雾水汽的旋转”即“混沌的有序化运动”,而有了天地才有阴阳之分(没有了世界,就等于回到世界的前状态——“混沌”)。所以“阴”在“阳”前。
阴阳,是中国古代“天道文明”对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万物运行的根本法则、不同方式、方向和结果。
阴阳首先表现为同一的。因为不论是阴还是阳,都是从太极转化而来——即太极生两仪,所以其“体”是相同的,都来源于太极。
阴阳理论用来阐述人类社会变化的根本规律。因为人类社会是属于自然和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的发展和变化必然同样遵从自然和生命的规律。
阴阳二字的古义是背日和向日(山南水北,向日为阳;山北水南,背日为阴)。
《说文解字》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阜,侌声”。侌,即古文‘’(霒)字,“,云覆日也,从云,今声”。昏暗无光。金文(阜,山地)(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古作“侌”,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作“阴”;“侌”字从今从云,意为“正在旋转团聚的雾气”。《说文系传》曰:“山北水南,日所不及”。
《说文解字》曰:“阳,高明也;从阜,昜声”。“昜,开也。从日、一、勿。一曰飞扬,一曰长,一曰彊(强)者众貌”。高而亮,甲骨文(阜,山地)(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南坡。古作“昜”,或加表示虚拟实体的“阜”
作“阳”。“昜”意为“发散气体”。
太极图
阴的特性:凡是具有柔弱、向下、收敛、隐蔽、内向、收缩、含蓄、安静、背阳、消极、沉静、内守、退守、凝聚、宁静、凉润、抑制、沉降、柔弱、被动的事物。
阳的特性:凡是具有积极、进取、刚强刚健、向上、生发、展示、外向、伸展、明朗、好动、向阳、积极、活泼、主动的事物。

日晷
《周易·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之谓道”,“天之道,曰阴与阳也”,“道者,阴阳变化之理也。”道,即宇宙运行,自然变化的法则。
《黄帝内经》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府。”“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老子《道德经》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庄子·则阳》说:“阴阳者,气之大者也”。
宋代周敦颐作《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二炁交感,化生万物”。
在易学中,我们前辈圣贤们都毫不怀疑地肯定阴阳是构成世界的基础,他们不断地使用阴阳进行组合和再组合来描述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八卦。这里我们来利用二进制对阴阳概念进行置换,用“阴”来表示“0”,用“阳”来表示“1”,数的二进制就等同于自然界的“阴”和“阳”,就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种对立统一的两种“能量”。那么,同样是二进制,同样是阴阳,既然二进制的“0”和“1”通过计算机里能够创造出一个虚拟的、纷繁的世界。自然界中的阴阳为什么不能形成现实世界的万事万物呢?当然能,因为自然界中现实存在的阴阳两种能量就是计算机世界中虚拟的二进制。所以说自然界中“阴阳”能量就像电脑中的“二进制”一样,真实地构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万有”世界。区别在于自然界的“阴阳”存在对应统一的关系,两种“阴阳”能量存在着各自的特性和规律,并不断地相互作用和影响,而计算机中的“0”和“1”,只能按照我们人类给定的条件来运行,不能体现现实世界阴阳能量对立统一的特性,不能完全复制现实世界中“阴”和“阳”的全部特征和规律。
丘成桐曾评论说:“我们中国喜欢讲的阴阳,其实就是一个属于几何的对
称。在数学上有一个叫庞加莱对偶的概念,其实就是阴阳,但这个概念要比阴阳具体得多。同时也真正用在了数学的发展上。”
无形尺就是一个分清阴阳虚实的是非判断工具:
无形尺
2011年,记者与家人根据《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段话,发明了一项道家文化专利无形尺。该尺不论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从中找到解决的答案。
使用方法是:第一步要分清问题的阴阳属性;第二步从阴中分出阴阳属性,阳中分出阴阳属性;第三步重复第二步的操作,既可以达到目的。
无形尺与生成逻辑不谋而合、如出一辙。二者都体现了道家“大道至简”的思想,包罗万象、简单实用、处处可用。
阴阳的原则:
阴阳互根、阴阳互动、阴阳互补、阴阳平衡、阴中有阴阳、阳中有阴阳、阴为根、阳为干、阴阳互变、阴主阳随。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可以从中分出阴阳,建议每个人都要从身边的大小事情中学会分清阴阳,把你分出的阴阳添加进来,让我们一起学习:
股为阴,勾为阳;
地为阴,天为阳;
母为阴,父为阳;
己为阴,人为阳;
雌为阴,雄为阳;
月为阴,日为阳;
女为阴,男为阳;
夜为阴,昼为阳;
寒为阴,暑为阳;
腹为阴,背为阳;
内为阴,外为阳;
下为阴,上为阳;
静为阴,动为阳;
水为阴,火为阳;
寒为阴,热为阳;
凉为阴,温为阳;
秋为阴,春为阳;
冬为阴,夏为阳;
北为阴,南为阳;
湿为阴,干为阳;
味为阴,气为阳;
浊为阴,清为阳;
内为阴,外为阳;
里为阴,表为阳;
血为阴,气为阳;
脏为阴,腑为阳;
虚为阴,实为阳;
坤为阴,乾为阳;
巽为阴,震为阳;
离为阴,坎为阳;
兑为阴,艮为阳;
退为阴,进为阳;
敌为阴,友为阳;
邪为阴,正为阳;
根为阴,干为阳;
偶为阴,奇为阳;
流动性差为阴,流动性佳为阳;
血、津液与精为阴,气、魂与神为阳。
生活中还有许许多的阴阳对应关系,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机会和兴趣去观察发现它,并加以充分地利用好它。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