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特别纪念:童心未泯的母亲(原创)


标签:
李黛母亲六一童心散文 |
分类: 美丽乡愁 |
母亲年轻时的旧照因几次搬家早已遗落,中年时的照片则留在老家了,年轻时她很瘦弱苗条,中年发福后她就一直不爱拍照,或许因为爱美吧,当青春逝去时,总会有些怅然若失的,这张照片是我们爬山时留下的。
六一节特别纪念:童心未泯的母亲
文/李黛
【母亲的暴脾气】
母亲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一年生的,今年虚岁整好六十。她出生后不到两岁我外婆就含恨离逝,母亲是被脾气暴躁的外公养大的,外公那时在船厂工作,有钱时也只知道喝小酒,赌博,所以后来土改划分成份时,他们家依然是贫农。母亲从小生活得很清苦,8岁时她唯一的姐姐也嫁人了,家里余下她一人,她看着姐姐离去,眼泪直流到了肚子里。或许是受外公影响,母亲的个性里潜伏着暴躁的基因,但年轻时并不明显,据说她那时还特别害羞,因为人长得很漂亮,喜欢她的男士很多。只是那时男女是界限分明的,若是不小心和哪位男士多说了几句话,回家准挨外公一顿痛骂。大概是受外公的影响,母亲年纪渐长,脾气也渐长,发展到现在和我外公的脾气也有八九分神似了。
母亲年长后嗓门也变大了,毫不夸张的,她吼一声,几乎几里外都能听到,不过她平时都乐呵呵的,不爱发火。她要是吼人时,你就只能听着,等她火气全发完了,也就平安无事了,我是从小就摸准她脾气的,知道她每发完火后都会后悔,所以从不会放在心上。就像孩子的脾气一样,闹完后,很快她就会认识到自己太任性,好在父亲脾气极好总能忍耐,所以俩人吵架的机会也很少,婚后四十年依然感情融洽。
【姐妹情深】
或许是母亲从小没娘的缘故,在母亲眼中姐姐惠如就是她的娘,她小时候对姐姐非常依赖。因为在家中居老小,外公时常会给她一些好吃的,而她经常舍不得吃,总想着留给姐姐,有时甚至宁愿饿着肚子,也会先让姐姐吃饱。58年时全国开始闹饥荒,很少能吃一顿饱饭,一家人都饿得没精打采,但她依然把仅有的红薯根留着给姐姐先吃。也是这一年,姐姐出嫁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和家庭,她心里万分失落,像谁夺走了她心爱的宝贝似的,看着迎亲队把姐姐接走,她站在村头哭了很久,她那时也想着早点嫁人,嫁了人就有一个完整的家了。
没娘的孩子早当家,外公常年在外做工也顾不上母亲,她就只能自己有一顿没一顿的,饿得面黄肌瘦。尽管这样,她依然总是想把好的留给姐姐,那时候粮票布票都是计划配给的,她总是舍不得用,把布票凑起来给姐姐,让她买好看的花布,穿好看的衣服,而自己总是捡姐姐穿过的旧衣服。直到村里的叔叔们取笑她,告诉她姐姐有自己的生活,她应该自己照顾好自己了,她才知道原来姐姐早已远离了自己的生活。
【一见钟情】
母亲所处的时代农村很封闭,男女之间也很少有机会凑在一起。有时乡里开社员大会,最多有一两个大胆点的男人爱塞几张小纸条,母亲也收到过这样的纸条,但不是父亲送的,父亲年轻时很腼腆,有些书卷气,自然做不出如此出格的事。
据母亲回忆说,当年有位男士,长得相貌堂堂,绰号“李长官”,只要开会时就穿得整整齐齐,裤子和衣服都弄得异常笔挺,他总爱向母亲献点儿殷勤,至于母亲为什么没看上他,这大概只能归结为缘分,母亲出嫁后,那位“李长官”正好和我们同村,他后来结婚育有两女一子,儿子随他也是长得相貌堂堂,他家的女儿和我小时候还挺要好的,我还常常去他家玩,他对我也挺和蔼可亲的。只是听说前几年得癌症去逝了,我们还庆幸,幸好母亲当年没选他,否则嫁个短命的,后半辈子就孤单了。
当年母亲怎么和父亲对上眼的?据考证那时正好是1966年,母亲才16岁,正是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时,那时父亲在队里碾米,并兼职做夜校老师,算是村里的小秀才。母亲一次偶然去碾米时看到了父亲,一下被他吸引住了,冥冥中缘分就这样定了。父亲年轻时斯斯文文,身体也弱,颇有些文人的书卷味,这在农村是很少见的。所以母亲对父亲一见钟情,之后便半羞半掩地托熟人说媒,想不到一说就准了,但在很多人眼中,父亲是配不上母亲的,因为那时母亲的美几乎十里八乡的人都有所耳闻,说媒的人也几乎踏破了母亲家的门槛,其中也不乏家境富有者,谁知佳人芳心有属,母亲偏偏看上了父亲的小才气,当年不知气煞了多少男人。
不过那时谈恋爱并不容易,母亲说她和父亲相处那会儿,就因为在菜地里站着忘我地多讲了几句,回家就被外公痛骂了一顿,骂她不要脸,丢了邓家的脸,气得她晚饭也没吃躺在床上生闷气。后来母亲和父亲结婚后,俩人进城逛街还怕外人说闲话,俩人不好意思走在一起,总是一个人在街这边走,一个人在街那边走。所以我后来常看到古代那些开放的女性和男士们打情骂俏就很不理解,因为即使是解放后很多年,男女之间依然泾渭分明,界限森严,母亲和父亲结婚多年,也很少同时出现在大街上,更别说手牵着手走路了。这其中除了父亲一直在外开商店没时间陪母亲外,最重要的还有那时封建残余思想在作怪,两夫妻在外是不能太亲昵的。只是到了我十来岁时,才偶然看到母亲和父亲有些亲昵举动,那已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了,父亲会给母亲念一些书,他们会经常关在屋子里看书,母亲喜欢一些古代传说,比如《天仙配》的故事,都是父亲念给母亲听的,至今母亲看电视还喜欢看一些爱情剧,我知道她心里对爱情一直有着纯真的向往,无论岁月在她的额头眼角留下多少皱纹,她的心却永远是年轻的。
【投错胎的千金小姐】
母亲虽然从小在农村长大,但现在想起来,还颇有些小资情调。她特别爱打扮,在村里的婶婶们中总是穿得最好看的一个,小时候我也是村里穿得最好看的女孩子,因为爸爸开商店也卖布的缘故,几岁时我就能穿上别人没穿过的“的确良布”,父亲店里最好看的花布卖到最后,余下的一截布总是留给我们做衣服。母亲总是找最好的裁缝做最新款的样式,把我们兄妹仨打扮得像城里孩子。
其实那时物质还不丰富,很多农村妇女只知道油盐柴米,不过母亲虽没读过多少书,但却是个例外,她喜欢花,屋里常插着一些野花,她把家里收拾得非常舒适整洁,有钱时总会给家里置办一些行头,比如最新款的床和绣花纹帐。我记得我们家的床很宽大,蚊帐则是雪白方顶的,上面有着天鹅的暗花纹,非常漂亮,这样的蚊帐我们家有两床,床套被单也是最新款的花纹,我还记得有一款紫色玫瑰的丝绸被面,非常好看,摸上去手感柔滑,盖在身上也很舒适。在我眼里,母亲是宁愿过着紧巴日子,也要把生活安排得非常舒适的人。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穷苦的农村几乎是很少见的。即使是现在,母亲已六十岁了,她依然还喜欢打扮自己,喜欢看浪漫的爱情剧,吃饭时爱在饭里放白糖,若是夏天时,没有白糖她是吃不下去的。吃不下饭时她会像孩子一样撒娇,趴在桌子上生闷气,直到碗里有了白糖她才会很快把饭吃完,小时候我有时都怀疑,母亲是不是哪里的千金小姐投错了胎?她的性格真像个长不大的孩子。
直到现在,母亲还留下一个坏习惯,在饭里倒上豆浆加上白糠,只要有豆浆喝,她吃饭总是吃得很香。
【玫瑰趣事】
母亲让我想起许多童年的趣事,因为受她的影响,我小时候也爱花。
记得我五六岁时,母亲出去做工或者赶集,总不忘在路边采一束玫瑰带回来,我经常会欣喜若狂忘了问她要零食吃。有一次母亲又去城里赶集,我偏要哭着跟她赶路,她没有办法就哄我说背我到前面的水沟边摘玫瑰。那时候,田野的沟渠边有很多玫瑰,是有些人家专门种来卖的,要是不小心被人家抓了,还要痛骂一顿。那天,天空灰灰的,似乎要下雨,她一手将我抱起甩到背后的竹篓里,可能用力过猛吧,她一不小心把我扔到了水田里,我当时像只鸭子在水里扑腾,浑身都湿透了。母亲很生气,怪我拖了她后腿,最后也没去赶集,还把我臭了骂一顿。
现在想起来蛮可笑的一件事,却让我至今无法忘怀。算是母亲由来已久的恋花见证吧,她让我在无意间也喜欢上这大自然赐予的精灵。
我小时候看过母亲年轻时的照片,穿着布衣开襟旗袍,很清秀温婉的样子,长大后很多人说我很像母亲,我十六七岁时一下长高了许多,常喜欢穿母亲的衣服,有几次还被村里的人误认是我母亲。
【爱花成痴】
母亲喜欢花,多年前,我们还未搬到凤凰城时,小区里山上的野花开了,她常摘来插在屋里,一室的馨香。讲起哪里又开了一丛野花,她总是神采飞扬。有一次山上的野栀子花开了,母亲固执地要从山上移一株到阳台上,只是根太深没有成功。我想就让它在那里独自开放吧,能被更多的路人看到、闻到,或许也是一种幸福吧。
某天,花园里的栀子花也开了,一大片,花香四溢,我和母亲都欣喜若狂。但我没有像往常一样伸手去摘,我想当每个人从它身边经过时,能够像我一样感受到那一刻的惊喜,感受“有暗香盈袖”的美妙感觉,那一定很美好。花也许会看在眼里,会开得更美更馨香。
但没想到周末回到家,却发现母亲摘了十多朵栀子花放在玻璃盘里,让我心痛之余一股无名之火直冒,考虑到她接受的程度,我还是压低嗓子开玩笑说:“妈,你好像太没有公德心了吧,一下摘了这么多?”
母亲像个孩子似的委屈地说:“你去看嘛,别人都把它摘光了。”我细想想,不对啊,花园里有很多花从不见人采,没道理大家偏对这栀子花情有独钟?说不定就是我母亲带头所致,因为她除了玫瑰就偏爱这种栀子花,雪白色的花蕾,静静地散放着幽香。特别是花园里的品种,多重花瓣,比山上的野栀子花更加美丽,以她的个性哪里抵制得了诱惑?要是让她不摘花还不把她的手痒死,把她憋死?
想着想着我也就释怀了,笑着说下次千万不要这样了。她立即像个小孩子一样保证以后绝对不乱采摘花木。可是这样的保证没过多久她又故态复萌,我只能小心翼翼地说她,她还要申辩说那是山上的野花,又不是花园里栽种的。我想想道理也对,只是这山上的野花不也是花吗?
母亲一直后悔遗落了年轻时的照片,面对镜头时总不太自信,但我很想告诉母亲,即使年华逝去,母亲在我心里依然是最美的,我的记忆里早已存下了母亲美丽的相片。
【采菊东篱下】
又有一次,我陪父母上山散步。路过花圃时母亲眼疾手快地从地上拾起一朵菊花,父亲一把抢过来扔了,母亲很不高兴地说:“怎么丢在地上的花也不能捡?”父亲赶忙笑嘻嘻地赔罪:“别人看见会认为你故意摘的呢。”看着母亲恋恋不舍,憨态可掬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有母若此真是人生大幸。考虑到母亲难得的爱好,我只得定下规则:山上的野花可以采,但花园里和花圃里的花却绝对不能轻举妄动。
雨后的山林很美,特别是淅淅沥沥的春雨过后,就宛然似诗句里形容的: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母亲是抑制不了上山的冲动的,每天至少有两次,只要不是太阳十分猛烈,在山上的石阶花前总能寻觅到她和父亲的身影。采一束带着雨露的野花是她非常欣喜的一件事儿。小区里谁家的什么花开了,谁家的什么树又结果了,她总是特别兴奋,仿佛丰收在望的是她而不是那家的主人。
【睡莲遇窃】
四五月湖里的睡莲开了,母亲兴奋得不得了,她尤其喜爱紫色和白色的那种,每天早上母亲和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到湖边逛上几圈。遇上周末我和爱人还在睡觉,他们已经兴致勃勃地看完花回来了,而到了晚上,他们也会相约出去散步,围着小区转,也能逛上一两个小时。有天晚上,母亲散步回来时很不高兴地说:“唉,那些睡莲被人偷光了。”我想不会吧,什么人这么恶毒?于是我小心地揣测可能是睡莲晚上睡觉了,我建议她白天再去看看。果然,第二天她回来时,母亲一脸的欣喜说:“这花可神了,晚上它睡觉,白天它才开,真有意思。”
我笑着打趣道:“可不,要不怎么叫睡莲呢?”
母亲的趣事很多,想说一夜也说不完。从母亲的身上我看到了一个质朴老人对大自然最纯真的热爱,她不会矫情,或许这源于她崇尚自然的天性。她或许不懂什么是公德,但她对花的热爱却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用矫情掩饰,那样的天真无邪。我知道我离不开母亲,母亲也离不开我,自从十多年前我离开四川南下时,母亲送我,她望着我的背影,就像当年望着她姐姐的背影,她眼里蓄满了泪水,我走后她就大病了一场,我知道后心里也痛了很久,我知道无论走到哪里,亲情和血脉总是相联的,所以多年后我有了条件也把父母都接了过来。
我爱母亲,就像我爱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一样,即便在慢慢凋零时她也保持着自然的美态,保持着一颗纯真的童心。我愿所有人都能珍惜身边的亲人,珍惜每片叶子每朵花,就像珍视自己的肌肤和生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