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一、缠论 |
中继顶分型实际上是顶分型对应的中枢下跌中不能产生新的同级别下跌中枢,因此新的同级别下跌中枢必须与顶分型中枢发生扩展,因此至少要触及顶分型中枢的波动最低点。中继顶分型的要点有2个:1、对于顶分型的中枢,新下跌的中枢必须与之扩展;2、扩展后有盘整底背驰。如果没有盘整底背驰,向下的力度大,完全可以继续下跌。
缠论在第82课中有对顶分型的精彩论述,但是没有图形的结合理解起来有些难度,对照实际K线图形往往会有点模糊,因此,为了形成直观的感受,将图形画出来,以促进理解,便于在市场中。
1、顶分型中存在包含关系;
2、顶分型中不存在包含关系;
图示:
http://s8/middle/001mhApBgy71VYkyTpl6f
3、顶分型的几种常见形态;
中继顶分型的解释:
(1)中继顶分型出现在走势没有走完的情况下;
(2)中继顶分型的小级别第二卖点可以下跌,不形成盘整背驰而成为真正的顶部,这时从大一级别看,K线是包含顶分型关系,而后下跌突破。
4、中继顶分型与顶分型
82:分型结构的心理因素
走势反映的是人的贪嗔痴疑慢,如果你能通过走势当下的呈现,而观照其中参与的心理呈现,就等于
看穿了市场参与者的内心。心理,不是虚无飘渺的,最终必然要留下痕迹,也就是市场走势本身。而一些
具有自相似性的结构,就正好是窥测市场心理的科学仪器。
注意,分型不是分形,分形理论,是数学的一个分支,有人用这分支的一些研究成果硬套到市场走势
上,得出来的结论,没有太大意义。本ID理论的逻辑,是直接来源于市场走势本身,而不是一个先验的,
市场之外的数学理论。至于这现实的市场逻辑显现出数学理论的结构,那是另一回事情。 世界,本来就是数学的。但本 ID
的理论,不是任何原有数学理论的应用,而是市场本身现实逻辑的直 接显现,这是一个极为关键的区别。
显然,一个顶分型之所以成立,是卖的分力最终战胜了买的分力,而其中,买的分力有三次的努力,
而卖的分力,有三次的阻击。用最标准的已经过包含处理的三K线模型:第一根K线的高点,被卖分力阻击
后,出现回落,这个回落,出现在第一根K线的上影部分或者第二根K线的下影部分,而在第二根K线,出现
一个更高的高点,但这个高点,显然与第一根K线的高点中出现的买的分力,一定在小级别上出现力度背
驰,从而至少制造了第二根K线的上影部分。最后,第三根K线,会再次继续一次买的分力的攻击,但这个
攻击,完全被卖的分力击败,从而不能成为一个新高点,在小级别上,大致出现一种第二类卖点的走势。
由上可见,一个分型结构的出现,如同中枢,都是经过一个三次的反复心理较量过程,只是中枢用的
是三个次级别。所谓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所以一个顶分型就这样出现了,而底分型的情况,反过来 就是。
现在,我们可以深入分析这三根
K
线的不同情况。首先,一个完全没有包含关系的分型结构,意味着
市场双方都是直截了当,没有太多犹豫。包含关系(只要不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意味着一种犹豫,
一种不确定的观望等,一般在小级别上,都会有中枢延伸、扩展之类的东西。其次,还是用没有包含关系的顶分型为例子。如果第一
K
线是一长阳线,而第二、三都是小阴、小阳,
那么这个分型结构的意义就不大了,在小级别上,一定显现出小级别中枢上移后小级别新中枢的形成,一
般来说,这种顶分型,成为真正顶的可能性很小,绝大多数都是中继的。例如,上海日线 9 月 17、18、19 这三根 K
线组成的顶分型结构。 但,如果第二根 K 线是长上影甚至就是直接的长阴,而第三根 K 线不能以阳线收在第二根 K
线区间的
一半之上,那么该顶分型的力度就比较大,最终要延续成笔的可能性就极大了。例如上海日线 6 月 18、19、
20、21,里面有一个包含关系,但这包含关系是直接把阳线以长阴线吃掉,是最坏的一种包含关系。
一般来说,非包含关系处理后的顶分型中,第三根 K 线如果跌破第一根 K 线的底而且不能高收到第一根 K
线区间的一半之上,属于最弱的一种,也就是说这顶分型有着较强的杀伤力。例如上海日线 5 月 28、 29、30。
分型形成后,无非两种结构:一、成为中继型的,最终不延续成笔;二、延续成笔。对于后一种,那
是最理想的,例如在日线上操作完,就等着相反的分型出来再操作了,中间可以去宠幸别的面首,这是效
率最高的。而对于第一种情况,前面说过,可以看是否有效突破 5 周期的均线,例如对日线上的顶分型, 是否有效跌破 5
日均线,就是一个判断顶分型类似走势很好的操作依据。
不过,还有更精确简单的,就是这分型所对应的小级别中枢里,是否出现第三类买卖点,而且其后是
否出现中枢移动。例如,对于一个顶分型,该顶分型成立后,对于该分型区间在小级别里一定形成某级别
的中枢,选择其中最大一个,例如日顶分型后,可以找到相应的 5、1 分钟中枢,一般最大的就是 5 分钟, 30
分钟没可能,因为时间不够。如果该 5 分钟中枢或 1 分钟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该卖点不形成中枢扩 张的情形,那么几乎
100%可以肯定,一定在日线上要出现笔了。 可以
100%肯定的,要不出现笔并最终有效破坏该顶分型,那一定要出现某级别的第三类买点,否则就
算有短时间的新高,也一定是假突破。所以结合小级别的中枢判断,顶分型是否延伸为笔,是可以当下一 目了然的。
如果你能有效地分辨中继分型,那么你的操作就会有大的进步。 一般来说,可以把分型与小级别走势类型结合操作,例如日线与 5
分钟的。如果一个小级别的中枢震 荡中连日 K
线都没出现顶分型结构,那么,这个中枢震荡就没必要走了,后者就算打短差也要控制好数量,
因为,没有分型,就意味着走势没结束,随时新高,你急什么?而一旦顶分型成立,必然对应着小级别走
势的第一、二类卖点,其后,关键看新形成中枢的第三类买卖点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如果是中继的,都
是第三类卖点后形成中枢扩展,也就是有一个绝妙的盘整底背驰让你重新介入。这样,利用分型搞了一个
美妙的短差,又不浪费其后的走势,这就是一个比较及格的操作了。这操作,其实我们都经历过,就是上 海周线 9 月 7
日前后那个顶分型的操作,一个完美的中继顶分型,在假跌破 5 周均线以及相应小级别的背 驰的共同作用下完成。
注意,利用分型,例如顶分型,卖了以后一定要注意是否要回补,如果一旦确认是中继的,应该回补, 否则就等着笔完成再说。
但一定要注意,中继顶分型后,如果其后的走势在相应小级别出现背驰或盘整背驰,那么下一顶分型,
是中继的可能性将大幅度减少。中继分型,有点类似刹车,一次不一定完全刹住,但第一刹车后如果车速
已明显减慢,证明刹车系统是有效的,那么第二次刹住的机会就极大了,除非你踩错,一脚到油门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