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家长,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如今的孩子很“独”不爱与同学在一起,特别是一些集体活动,常常来找一些借口、理由不参加,令人困惑。当然,这除了有家长不放心孩子交往或处出的因素外,其实,这恰恰反映了中国社会下一代教育中出现了新的难题:独生子女人群现象。
人,大多都渴望与人交往,这是生来便有的天性,无论是哪个时代的孩子都是如此。但为什么这一代孩子却出现了反常的心态呢?究其原因,还在我们成年人身上。他们成长在众星捧月,百般呵护的家庭环境,步入学校后,有的孩子在家中那唯我独尊的地位一旦失去,其孤僻的个性便暴露无遗,因为,这种新的集体生活不再象家庭生活中父母那样给予他百分之百的“爱护”,他自然不感兴趣,也就不甘愿成为集体的一员了。
当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时,家长一定要了解弄清他为什么不愿参加的原因。如果是浏览观光,或是看电影活动,孩子是属于兴趣爱好的原因,不愿参加,家长要多从拓宽知识面、消除紧张和学习疲劳角度上加以引导。如果是劳动、学雷锋、体育等方面的活动孩子不愿参加,这就反映出孩子在思想品德上有了偏差和不良倾向,这应引起家长的重视。一定要在做人的道德准则、人与社会的关系和全面发展上教育孩子,明辨是非,知道如何做。曾有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对老师也很有礼貌,就是从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也不当班干部,说这些都没意义。老师找他谈话,问他:“你知道一个人生活中需要多少人的劳动帮助吗?”他回答说:“我不知道。”“那你吃的、穿的、用的是哪来的呢?”“我爸爸妈妈给我买的。”老师又对他说,如果没有农民种地,工人生产衣服,生活、学习用品,没有商店,你能买到这一切吗?……他听了这一番话,不说话了,过不多久,他主动找老师要当英语课代表。同学都说他变了。这位同学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从不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班上分给他的任务都能尽心尽力地完成了。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只要耐心引导,教育得法,家长能够认识到集体活动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鼓励、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孩子中的索居离群现象一定会越来越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