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 / 栩然
本期出场:
姜伟,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副教授。热播电视剧《潜伏》的编剧、导演。

印象素描:
我给姜伟打电话的时候,他已经谢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开始筹拍下一部戏了。 但是当我提到我们的采访和《
潜伏》无关,只是想问问他怎么当爸爸,而且游说他可以利用我们的杂志留下父女俩的身影、记录女儿的童年的时候,姜伟便开始动摇。
终于,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我见到了一个对女儿呵护备至的爸爸,却一直没见着那位在片场呼风唤雨的姜导演。
姜伟其实也并不像其他媒体说的那样不善言辞,只是不想说的时候就不说。他把所有的责任感、才气和对女儿的爱都“潜伏”在了心底,是一个需要通过他的作品和行为去感觉的人。
“用”心
呵护
当父亲
姜伟的小女儿乖乖粉嫩可爱,拍照那天阳光耀眼,她刚被抱下车放在地上,爸爸便殷勤地撑开了伞,小心翼翼地将女儿罩在一片阴凉之中。女儿随意溜达,老爸便弯下腰拿着伞追着“侍奉”。乖乖拍照时,爸爸一直把梳子放在自己的兜里,摄影师稍一停顿,
就飞奔上前帮女儿“补妆”。相信即使是最当红的女影星也没有享受过导演如此的重视和照顾。小家伙步履不稳被轻轻绊了一下,爸爸抢步上前,明显看出脸都被吓青了,直到查看清楚女儿并未受伤才长出一口气。
姜伟虽然很忙,乖乖却和他并不生疏。因为爸爸回家给她讲故事的时候也是她最开心的时刻。爸爸会使出在片场上调动各个部门的本领给乖乖“演”故事,声情并茂,语气变化多端,听得女儿时而紧张,时而大笑不已。乖乖还最喜欢和爸爸玩捉迷藏,因为爸爸即使知道女儿就藏在某几个地方,仍然会兴趣盎然地去寻找,找到后和女儿抱在一起笑做一团。这个游戏只有爸爸和她玩得最耐心,也最投入。
虽然不少父亲对女儿都很呵护,但是看到如此用心的爸爸还是很令人感动。乖乖每次脆脆、嫩嫩的叫爸爸的声音,都已经把这位在学校里学生们都有些怕的严肃教授彻底融化在甜蜜之中了。
做编剧
姜伟写剧本很慢,《
潜伏》拍只拍了2个月,他却足足写了10个月的剧本,都赶上一个小婴儿的孕育时长了。他写得很用心,原著只有1万字,生生被他写成了40万字。他写的时候,一直把一张写有“信仰”
的纸条放在案上,然后把它融进整部剧的情节中,写进几位主要人物的骨子里。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不单单只喜欢这部电视剧所讲的故事,还喜欢它带来的那种让人精神振奋、内心温暖的感受。
《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沉默的证人》、《
让爱做主》,这几部好看的电视剧的编剧也是姜伟。他当时并没有跟着这几部剧红起来,只是更加用心地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痴”心
相待
对女儿
姜伟对妻子的要求是要24小时开着手机。因为妈妈带孩子的时间更多 一些, 他只有通过和妻子通电话才能知道宝贝女儿的情况。
这位痴心的父亲需要时刻掌控女儿的一举一动,
即使身隔千里,心也在女儿左右。有几次妻子带着孩子出去玩的时候忘了开机或者手机没电了,把这位爸爸急得要命,
站也不是,坐也不是,不停地打家里的电话、打妻子的手机,一直到联系上妻子, 确信女儿安然无恙才放心。
因此,乖乖妈妈被非常严肃地批评过好几次,姜伟振振有词地告诫妻子:“为了乖乖,你必须24小时开机!”
乖乖很健康,2岁多了也只生过3次小病。第二次生病是发烧。当时是夜里,
姜伟紧张得马上要带乖乖去医院,可姥姥、姥爷凭经验一看就知道并无大碍,让孩子安静地休息会更好。姜伟不愿拂老人之意,可又担心女儿,急火攻心,于是哭了起来。一个大男人,尤其是一个平素不愿表露感情的大男人,
在深夜里为了女儿一场普通的发烧急得直哭,想想便知这位父亲的一片痴情何如了。
为电影
31岁的时候,姜伟考上了电影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在此之前,他学的是历史,干的是大学图书馆的管理员工作,和电影毫无关系。他毫无门路、毫无压力地上了考场,却出人意料地被录取了。他说那时他才知道自己多少年来爱电影的痴心是可以修成正果的。
他从小就喜欢看电影,说起电影发展史如数家珍,能背诵《大众电影》
里大段大段的文章,只是他一度不知道自己原来是那么的痴迷于这门艺术,所以大学毕业后晃荡了7年才想起去考北京电影学院。但是一旦痴爱,就不离不弃。毕业后无片可拍,他就留在教务处发电影票;宁肯坚守着每个月400元工资的清贫生活,也不愿离开影视的神圣殿堂去拍MTV或广告。终于,他有机会改编了他的第一个剧本《让爱做主》,也许正是剧本改得好,才吸引了当时红极一时的徐静蕾和王志文出演了剧中的男女主角。
“知”心 旅途
重家人
乖乖就要上幼儿园了,姜伟说并没有挑选,也没做比较,就打算送她上离家最近的那个。因为他并不指望女儿在幼儿园里学到什么,主要是想解脱一下老人带孩子的负担。
这是他做的唯一没有从考虑女儿的角度出发的事,从这点就能看出他是个孝子,岳父岳母的辛苦他都看在眼里,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至于妻子,乖乖的妈妈给了丈夫两个词的评价:“信赖”
和“坚定”。她说两个人如果相互知晓,就不必把精力放在“猜疑”和“争吵”等词汇上,而是能更加倾心地去考虑如何更好地生活、更好地照顾女儿。她觉得丈夫也是一个坚定的人,他认定的人生、认定的生活方式不会被轻易改变,所以相信他再忙,也能调节好事业和生活。
一个有定力的人,在多浮华的环境之中,都能处变不惊;一个爱家的人,无论多忙,都是家人在人生旅途上最重要的支撑。
悦观众
虽然在导演系任教,熟知世界著名影片的风格,琢磨过无数大师的作品,但姜伟这次在和《 潜伏》
有关的所有媒体采访中,并无任何卖弄术语和吹嘘导演功力之意,而是三句话不离“观众”。他说编剧时,想的是如何写,每一集的情节才能拉住观众;他当导演,想的是如何让演员的表演超越自我吸引观众,给观众惊喜。私下聊天,他依然强调,观众看得懂、喜欢看的才是好剧。
好的影视作品永远应该是以拍给观众看为核心的,也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被人津津乐道,比如他喜欢的《肖申克的救赎》《七宗罪》《教父》等等,都是情节流畅、很好看也很容易看的影片,并不是凭靠晦涩难懂的画面和语言获得了国际上的大奖的电影。其实,那样的电影即使获奖,也不会被观众记住和喜爱。
姜伟谈圈儿里事
Q:您最看好当红的哪些演员?您觉得有没有演员“红”得没道理?
答:“红”
的演员都“红”得有道理。当演员,是和相貌有关的事儿吗?无关;那是和相貌无关的事儿吗?又有关。而且,演员怎么样,一上镜就能看出来。哪怕
他( 她)只是因 为“ 红” 而比别人多了 许多上戏的机会,也是一种经验和自信的积累。
Q:您考电影学院一点儿没靠关系,那是不是影视圈也不像我们想的那样都是“潜规则” ?
答:所谓的潜规则,应该是泛指利用人际关系得到对自己有利的机会。其实从古至今,各个行业、各个单位都避免不了,只是影视圈的人生活在放大镜下,即使这种事不比别的地方多,也更容易被看到罢了。
Q:年轻导演陆川的《南京!南京!》最近所受非议很大,不知您怎么看?
答:我没和陆川聊过,只是揣测,他选取这个角度拍摄,最大的目的是想让这部片子在日本上映。这将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因为日本的年轻人根本对这段历史是没有概念的。如果《南京!南京!》真的能在日本公映,片中那些震撼人心的镜头至少会给日本的年轻人一个去探寻历史真相的契机。
虽然这些话题和养育孩子的主题无关,只是随便聊天, 但是姜伟的回答似乎能让我们看出他做人的一些原则:
包容和冷静。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次的《潜伏》红得不仅是主演而还有导演的缘由之一吧?!
编辑 / 吴颖(wuying@bphg.com.cn)
更多其他文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