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用尽信“专家”

(2009-08-04 08:42:35)
标签:

专家

孩子

父母

育儿

分类: 精彩文章

文/杜迺芳

    一定要这样做,才能养育一个健康的孩子?
    一定要自己成熟了才做母亲?
    母乳=好妈妈,牛奶=坏妈妈?
    一定不能打孩子,不该有厌烦情绪吗?
    做母亲一定要和自责和内疚相伴吗?
    到了某个时间宝宝没有出现“应该”出现的能力,你会感到沉重和阴郁吗?
    怀抱着孩子比把他放在推车里更具母爱吗?
    ……
    可能每个妈妈每天都会用这些问号问自己。因为,各种各样的说法实在是太多了,其中不乏很多“专家”的理论和指导。
    大致归纳一下,专家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给人加压的,一类是给人减压的;一类是用概念、口号说话的,一类是用内心、用实际说话的。前一类比较容易——说严重点总比显得不专业好;后一类比较难——要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社会人文、生理心理,和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结合,帮你找到最佳状态。
    其实,后者是《父母必读》杂志一贯坚持和追求的。最近已经连续举办3次的父母必读育儿智慧大讲堂的演讲者都是这样:不卖弄“专业词汇”,不吓唬人;既是专家,又是父母或祖父母。难怪场场爆满,一场比一场热烈。
    生活中,有粗心的母亲,细心的母亲;随兴的母亲,刻意的母亲;能干的母亲,“笨拙”的母亲;锱铢必较的母亲,漫不经心的母亲……有多少种孩子就有多少种母亲,有多少种母亲就有多少种养育方式,本无所谓对错是非,跟孩子以后成为什么人,取得什么成绩也没有必然联系。
    有时候,育儿就像是在做加减法。不过,通常做加法的时候多,做减法的时候少。本期杂志《本月精彩育儿书》中推荐的一位日本妈妈在她的书里说,总是用“母亲只有我一个”来振奋自己,把周围那些让你焦虑和指责都抛在脑后。让“专业知识”作参考,以自己的直觉带孩子。她的减法做得比较好。
    反过来说,如果育儿只剩下了一堆“专业”概念,岂不会少了很多本该属于你的乐趣!
 
更多其他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