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
(2010-03-17 03:00:05)
标签:
情感 |
分类: 佛爱世人 |
喜欢静,独处的时候,可以想很多事情,直到无事可想,简单的安静,直到清凉。一旦安静被打破,心里总也不塌实。又在深夜了,看到曾经的同事博客里出差去日本及台北的照片,忽然有一丝羡慕。转而又觉得那并不适合自己,喧嚣和繁华并不如安静更真实。忙碌工作的时候我甚至不会觉得很充实,而是希望尽快结束 好重回自由。很理智的说,工作仅仅是工作而已。朋友说她很羡慕我的生活 可以不用上班 可以有大把时间看很多书 看很多碟。
确实,前些天看了一部伊朗的电影《小鞋子》很受感动,这个落后的国家的电影人,用独特的视角和题材赢得了全球观众和影人的注目。而剧中主人公的故事让我想起小时候在父母身边的生活。那些个真实的日子,春夏秋冬,我每天都往来于学校和家的路上。每天吃着我一直认为的粗茶淡饭,一锅面条里煮上胡萝卜和土豆,这就是每天都一样的粮食。黄土高坡上冬天的风就象刀子一下吹在人的脸上,穿着妈妈和我一起从市场里砍价多个回合后花70大洋买来羽绒服,每天上学放学。没多久就发现羽绒服里的羽毛到处跑
有的地方有
电影里哥哥把妹妹的小鞋子丢了,他们不得不两个人轮流穿一双哥哥的球鞋去上学,让我想起来那时候我的鞋子。小学的事情没有太大的感触,到了初中,由于父亲投资失败,欠了别人不少钱,每天都有上门要债的。本来还比较平静的生活一下子变的不平静了,母亲只能节衣缩食想方设法凑钱还债。于是,我们的生活质量也明显下降。我开始平生第一次穿二手的衣服,是妈妈把大人的衣服改小了给我的。单单从布料看上去就觉得很是奇怪,以及平时穿的鞋子一样不够体面。所以每次上体育课
同学门列队的时候
我的鞋子在人群中显的非常乍眼,大概是最廉价最不时髦的款式了。那时候的我很少说话,同学的嘲笑和异样的目光在我心里都默默的承受,不做回应。反正我知道,大家都觉得我家很穷,穿的不好。尽管如此,我从来都非常的自信,从来都觉得大家都是人别人可以做的事情
我清楚的记得,在小城里很多商场门口 不管炎夏或是寒冬,都有修鞋匠在为人们缝补坏了的鞋子。每次母亲都要拿着一堆鞋子让那个修鞋的阿姨去补,由于熟识的关系,阿姨总是给予优惠。修鞋阿姨的手经过风吹日晒后,看上去非常的粗糙,有很厚的老茧。而如今的都市人司空见惯的美足美手,想比起来,都市人的脚都象手一样的白嫩美丽。更别说她的手了。而这过去的岁月,才正是真实的生活。敬佩每个普通人在爱鼓舞下,为了爱和被爱的人所做的一切。如今父母虽然50多岁,但是看上去更象70多岁的老人,而北京城50多岁的人看上去和小城里30多岁的没什么两样。世人总是在即将离去的时候都放不下,放不下身边的亲人 朋友 儿女,所以为这一切执着 辛苦一世。
这些年离家独自寻找人生,也差不多十个年头了,生活越来越好,想吃什么随时电话叫,想去哪里随时可以买张票就飞了,有时候真的快不记得当初的生活了。我不喜欢回老家,因为觉得那里很不方便,在大城市生活习惯了,一下子回到小城确实什么都觉得不方便。还有很多看不惯的事情,比如总是一年到头没完没了的随份子。婚丧嫁取都少不了要让你去吃饭 上礼钱。十有八九邀请的人和被邀请的人只是点头之交 甚至都内怎么打过交道 但是小城太小 彼此都认识 不去也不行。小城落后,市委领导去了一次欧洲,回来后就在小城的中心广场建了一个罗马风格的建筑,一不折风二不挡雨 没有实际用途,就是好看。旁边的几座大楼商场也盖成了欧式建筑。可以想象,在黄土高坡上的一座污染严重的小山城,这样的建筑怎么看怎么突兀。
曾经也一样对爱情 事业充满希望,感谢生活让我感悟到了很多,并有缘接触到了善知识。爱情虽然美好 只是短暂,事业纵然辉煌也将繁华褪去,再热闹都将成为梦幻泡影。为了虚幻的一切而劳心伤神,值得吗?近日韩国的法顶禅师圆寂,包括中国的电视新闻也做了报道。这位代表韩国国家佛教精神的法师为了免于被人打扰,在深山中独子隐居35年之久,他曾出版多本随笔集畅销全球。他近几亿韩元的稿费却全部捐助给了慈善事业。禅师认为,一个人的思想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幸福。不要奢望太多,越简单的生活才最美好。不被生活所累,简单的生活,不给财色名利所牵挂,这是现实社会中的人们所难以理解的。我或许能懂,我想要的也仅是自由而已,其他都可以不要。如法师所说,我也一样永远都是个闲人。
我喜欢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安静的独处,甚至是旅行。订好了为期60天的多国旅行,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缅甸-越南-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新加坡-印度。有朋友在身边的热闹似乎根本不属于我,安静的独行 那样我的头脑才比较清醒。
床太软了 睡的很累 换到地上了 可算塌实了,原来人都没必要买床了 省了这笔钱多好。最美好的幸福生活原来就是一间小屋 一张草席 心无挂碍 而已。什么房子车子票子都不是非要不可,只要没人追你要债、身上没有病痛、心上没有不安、更无财色名利的欲望交织心头,不管刮风下雨阴晴圆缺,你的心头永远都是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