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行走的书 阅读试题
(2014-11-25 07:25:47)
标签:
会行走的书阅读试题答案 |
分类: 阅读试题 |
会行走的书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
我在口袋里揣上我的第一份薪水,185元,站在马路边,等一辆开往南通的班车。当一辆班车在我的身边停下,候车的人一拥而上,我几乎在一群人裹挟下挤进了车厢。
当我伸手取钱买票的时候,我的脸变得煞白:我的185块,不翼而飞!我带着哭腔对售票员说,我的钱,被扒手扒了。售票员语气平静地说,这个借口我听多了!
我急了,满车的乘客,竟没有一张熟悉的面孔能证明我的无辜与清白。我想,刚才把我挤上车的那几个人,很有嫌疑。可是,我哪来确凿的证据?我只好觍着脸,对售票员说,你信也好,不信也好,我的口袋里,真的没有一分钱了。既然没钱,那你就下车好了。我说这怎么行呢。我要去南通开一个很重要的会,耽误不得的。
一个乘客对售票员说,同志,要不,你就别收人家小姑娘的钱了,出门在外,谁没有过不方便的时候啊。售票员说,这个头可不能开。要是都拿这个做借口,我可负不起这个责任。
另一个顾客指着我的手说,姑娘,你把戒指抵押给他们好了。等你有钱了,再过来赎回去便是。我握紧戒指,摇摇头。这枚戒指是我家的家传宝贝,妈妈在我参加工作之后才郑重其事地戴到我的手指上的,我怎么舍得将它抵押出去?
就在这时,一直闷头开车的司机开口问,你手里拿着的,是本什么书?我凑到他的驾驶座旁,给他看书的封面:《十月》。司机看了一眼,笑了,说,可巧了,我也喜欢这本杂志。这本杂志,多少钱?我把封四翻给他看,说,挺贵的,六块呢。司机说,能不能帮我个忙?你把这本杂志卖给我吧。不然,我还得等下班之后,走很远的路才能买到它。
我的心里一动——那年,从我的出发地到南通的车票钱,是5块。司机就腾出一只手来,从口袋里取出6块钱给了我。我高高兴兴地将书放进司机搁在驾驶座旁的那只白色的帆布工具包里。然后,扬眉吐气地拍出其中的5块钱,买了车票。
一年后。我担任某班的班主任。有日班长建议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角,要求大家将家里闲置的书籍带过来,交换阅读。孩子们都积极响应。于是,我的办公桌上,就堆满了厚厚薄薄、新新旧旧的书。着手整理的时候,我忽然眼前一亮:《十月》!去年,被一个司机从我手里买去的《十月》!封二上,还写着“丫丫购于1995年4月4日”呢。丫丫,那可是我的乳名啊!我找来捐书的小男孩,问,这本书,你是从什么地方得到的?小男孩不好意思地扭着自己的衣角,说,老师,这是我家里惟一的一本课外书,是我爸买的。
在和小男孩的交谈中,我得知,男孩的爸爸从来不看杂志。为了买这本杂志花出去的六元钱,男孩的妈妈还和男孩的爸爸吵了一架。我抚摸着这本“失而复得”的《十月》,对小男孩说,回去告诉你爸爸,这个星期天,我要带着这本会行走的书,登门拜访他。
看着小男孩紧张的样子,我笑了。我拉着小男孩的手,给他讲了那个发生在一年前的故事。小男孩蹦蹦跳跳着背着书包回家了。我想,今晚,小男孩定会眨着眼,告诉他妈妈说,他有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好爸爸。
1根据选文内容,以“我”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问题。(4分)
事情的起因:“我”在坐车时因为钱被偷而无法买票
事情的经过:
事情的结果:(2)
2、文章以”会走的书“为题有哪些好处?(写出两点即可)(4分)
3、文章中的司机”从来不看杂志“为什么却说自己也喜欢这本杂志,并且把它买了下来?(3分)
4、文章结尾处”放学后,小男孩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地回了家“这句话中的”蹦蹦跳跳“体现了小男孩怎样的心理?(2分)
5、小男孩回家后会和妈妈说些什么?请发挥想象,写一段话。(2分)
答案:
1、(1)车上的司机买了我手中的书。(我的书被司机买了。)
2、题目新颖,能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点明了文章的内容。充当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3、对不喜欢杂志的司机来说,我手里的杂志是无用的,并且价格不菲,但司机还是买下来了,不动声色的帮助我,解了我的燃眉之急,维护了我的尊严。
4、知道自己的爸爸帮助了别人后很快乐、很自豪。
5、示例:妈妈,爸爸上次买杂志是为了帮助别人。爸爸真来了不起,我要以爸爸为榜样,向爸爸学习,助人为乐。
期中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