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城子 密州出猎赏析

(2013-06-05 15:09:33)
标签: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赏析

教育

分类: 古诗赏析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赏析

【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

(北宋)苏轼(选自《东坡乐府》)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今四川眉山县)人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qiú],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1)江城子:词牌名。

(2)密州:今山东诸城。

(3)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

(4)聊:姑且,暂且。

(5)狂:豪情。

(6)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7)黄:黄犬。

(8)苍:苍鹰。

(9)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貂裘,身穿貂鼠皮衣。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10)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11)千骑:上千个骑马的人,形容随从乘骑之多。

(12)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

(13)太守:指作者自己。

(14)看孙郎:孙郎,孙权。这里借以自喻。

(15)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16)尚:更。

(17)微霜:稍白。

(18)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19)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20)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21)会:会当,将要。

(22)挽:拉。

(23)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24)满月:圆月。

(25)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楚辞·九歌·东君》:“长矢兮射天狼。”

《晋书·天文志》云:“狼一星在东井南,为野将,主侵掠。”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翻译】

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厚意,我要像孙权一样,亲自射杀猛虎。

我痛饮美酒,心胸开阔,胆气更为豪壮,(虽然)两鬓微微发白,(但)这又有何妨?什么时候皇帝会派人下来,就像汉文帝派遣冯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样信任我)呢?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朝着西北瞄望,射向西夏军队。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苏轼有《祭常山回小猎》诗云: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意图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其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及卒章所显之志,与这首《江城子》类似。

苏轼对这首痛快淋漓之作颇为自得,在给友人的信中曾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此词一反“诗庄词媚”的传统观念,“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拓宽了词的境界,树起了词风词格的别一旗帜。

苏轼深受儒家民本思想的影响,历来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为百姓所拥戴。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

这首词起句陡兀,用一“狂”字笼罩全篇,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的一腔磊落之气。“狂”虽是聊发,却缘自真实。苏轼外任或谪居时期常常以“疏狂”、“狂”、“老狂”自况。如《十拍子》:“强染霜髭扶翠袖,莫道狂夫不解狂。狂夫老更狂。”苏轼时年四十,正值盛年,不应言老,却自称“老夫” ,又言“聊发”,与“少年”二字形成强烈反差,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此中意味,需要特别体会。他左手牵黄狗,右手擎猎鹰,头戴锦绣的帽子,身披貂皮的外衣,一身猎装,气宇轩昂,何等威武。“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全城的百姓也来了,来看他们爱戴的太守行猎,万人空巷。这是怎样一幅声势浩大的行猎图啊,太守倍受鼓舞,气冲斗牛,为了报答百姓随行出猎的厚意,决心亲自射杀老虎,让大家看看孙权当年搏虎的雄姿。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出猎之际,痛痛快快喝了一顿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北宋仁宗、神宗时代 

,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尚气节之士义愤难平。想到国事,想到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于是苏轼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不禁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自己回朝,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这里作者用了一个典故;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少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了魏尚)。其“狂”字下面潜涵的赤诚令人肃然起敬。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从字面上理解的话,指的是天狼星,倘若结合诗文来理解的话,是指从西方来侵扰的军队。作者以形象的描画,表达了自己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下阕借出猎表达了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感情纵横奔放,令人“觉天风海雨逼人”。从艺术表现力上说,词中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如发、牵、擎、卷、射、挽、望等,十分生动形象。全词表现了作者的胸襟见识,情感兴趣,希望理想,一波三折,姿态横生,“狂”态毕露;虽不乏慷慨激愤之情,但气象恢弘,一反词作柔弱的格调,“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充满阳刚之美,成为历久弥珍的名篇。

【主旨】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的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练习】

1、《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左牵黄,右擎苍”两句运用借代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老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2、《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借孙权狩猎的典故,表明自己英武的词句是: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借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朝廷重用的诗句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表现苏轼虽遭贬谪,然国事在胸,犹恨外敌的词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的句子是:①亲射虎,看孙郎。②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③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运用了典故,它们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豪情壮志?

答:     效果:言简而意丰,委婉而含蓄。       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7、本词的上阙写景,描写了“密州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8、从表达方式上看,词的上阙重在叙事(描写);下阙重在抒怀。

9、词人借“遣冯唐”“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

答:词人以魏尚自比,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御敌建功的决心。

10、“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这是 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有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

在表达上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11、词中典故出自《史记》中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答: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

1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句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11、上阕着力描写出猎的阵势狂,豪兴勃发,气势恢宏。“发”字是核心,虽是聊发,却源自真实。下阕抒写为国效力的愿望。词中借一连串表现动态的词牵、擎、卷、射、挽、望等表现作者的“狂态”。

12、词中的“倾城”的意思是全城的人都出来了(形容随观者之众),“为报倾城”体现了当地百姓对苏轼的态度是:表明是跟随太守,实质是对苏轼的拥戴、赞扬、敬佩(对苏轼政绩的肯定)

13、从“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

答:“狂”:激情奔放,统领全词,无不展现粗犷豪迈的风格;“卷”:体现打猎场景宏大,人员众多,气势壮阔,突现阳刚之美;“挽”:拉满弓的姿态强劲,信心百倍,激情无比。

14、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词人的性格特点?他的这种性格在词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答:狂,体现在:①盛装出猎②千骑相随③告知全城百姓齐动④自比孙郎射虎

15、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答: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16、对这首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不共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D、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17、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酒酣胸胆尚开张” 一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的作用。

B、“亲射虎,看孙郎”一句巧妙运用典故,表现诗人斗志昂扬和兴致之高,使出猎场面达到高潮。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中,作者再次运用典故,以冯唐自比,表现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

D、“会挽雕弓如满月”一句中的“会”字,表现出作者对自己的愿望定能实现充满信心。

18、一个“狂”字贯穿全篇,请找出词中能够表现“狂”的具体内容的句子,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写出猎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2)“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出”,写出猎时痛快饮酒,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渴望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

19、这首词的末句运用典故,请说说这个典故的含义,并分析作者的情感。请对“千骑卷平冈”中的“卷”字进行简要的赏析。

词中“卷”字极具表现力,既写出了出猎时千骑奔腾的壮阔场景,又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的豪迈气概,为凸显“老夫”的狂放形象营造气氛。

21、“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表现了词人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壮志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