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陈如江《古诗指瑕》(97条)

(2020-05-19 14:18:24)
分类: 私书房

陈如江《古诗指瑕》


1、不合格律:出律,出韵,非拗救。2、错字别字:文中出现错别字,手写体写错繁体字。3、情辞乖违:用情和用辞不一致,言不由衷。比如赞美与颂扬不是出自其真情实意;写的是无心于仕宦,但真心并不如此;人品本是卑劣,却学陶渊明的萧散逍遥。4、意外设景:某个场景与题意或者全文没有关系。诗人不能融情入景或寄情于景,因为情与景全不相关。5、上下不匀:诗歌对偶的上下句间,往往字面属对虽工,但意之轻重、力之大小不甚协调。6、随意省减:对固定词语违反语言的习惯而随意省减。7、误用古事:在使用事典时,张冠李戴。8、设喻粗鄙:喻体粗鄙不堪。9、杜撰词汇:多在用典的时候,为求精炼,诗人根据特定的意思硬造词汇。10、前后矛盾:不作通盘考虑,勉强拼凑,前后文的意思截然相反。11、以类为类:比喻的双方为同类,懒于精思,在最相近的事物间设喻,比如吟雪都以柳絮作比,咏妇人者,必借花为喻,咏花者,必借妇人为比,令人乏味。12、韵脚复出:一个字重复用做韵脚,独木桥体例外。13、凿空强作:处富有而言穷愁,遇承平而言干戈,本无情而牵强以起其情,本无意而虚饰以立其意。14,、比拟不伦:因未能考虑到比喻的双方是否和谐,强取类比。15、画蛇添足:出于有情而尽言,或唯恐读者不解诗意,或不忍割爱,而把诸情事全部端将出来,诗味薄。16、与史不符:在咏史或怀古中,没有以所征引史实的具体时地、人事为前提。17、翻新入魔:在前人的旧事旧语之上故意唱反调以标新立异,故意发怪谈以哗众取宠。18、理不可究:任手去写,不作思量,诗意有悖常理。19、妆点过甚:点示人物情致,烘托环境气氛时,横生枝节或者重叠堆砌,一味敷抹。20、起手率易:律诗开端草率为之。排律起句作小家语,第二联亦平平。21、体物不亲:写景状物时不作一番设身处境的体验,导致形貌之失、事理之误,比如叹年老却写秋景而非冬景,写月景却能看见景物的颜色。22、气含蔬笋:僧诗所特有的一种腔调和习气,一是寒,意境过于凄冷,缺乏人世生活的气息;二是俭,题材过于狭窄,缺乏广泛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三是寒酸,写富贵时不写气象而写金玉等器物。23、句意游离:随意引入他意来捏合成章,不顾句意和诗情是否和谐。24、乱倒字句:胡乱颠倒诗中文字的次第或文句的次第。25、领脉过远:发端不切题目,破题过远。26、对偶板滞:对偶太切,缺乏一种流动的神态,琐屑纤巧,流于小家数。27、夹杂他韵:出现一个以上的韵。首句借韵除外。28、言语俚俗:缺乏艺术修养和点化之功,以俚语入诗但陷于语言粗俗、格调低下。29、华而不实:除了浓丽富艳的词藻外,没有任何实在的思想内容。30、属对偏枯:对不工整。31、写景泛泛:所绘之景不能反映出景物本身的特征,放在他处皆可用。32,血脉不贯:从章法上看,上下意脉不相贯通,缺乏承转过渡。33,割掇古语:窃取前人诗里的语句。假如前人的诗句有助于更好地表现自己的感情,有助于创造出原诗没有的新意,也可以借用。34,有义无象:有抽象的思想但无形象思维之物。若形象只是作为抽象思维的图解而不能化为感情的产物,则仍属有义无象之作。35,随人作计:为了图省力气,袭用前人成句加以改头换面,构成自己的诗篇。36,敷衍成句:以无益之语只按五七言规定句式,敷衍凑泊,而自心自身,俱不照管。37,造语诡怪:造语为求新奇而堕入诡异谲怪之中。38、杂凑成章:句意相互之间毫无关涉。39、观物不切:对所描写的事物不作深入细微的观察直至事理曲尽。40、自我蹈袭:把同一意思或类似的意思反复地写来写去,意境鲜有变化,多有复出重见之作。41、行气粗豪:无豪情壮志而故作豪放之语。42、不成文法:未严格遵循语法来组词成句,未保持诗句本身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43、轻艳淫靡:缺乏真挚的情感与深刻的含义,而又语意猥亵,感情佻薄,趣味低下。44、四声失调:有违四声相间轮用的格律定式,读来碍口。平声不能究阴阳之别,仄声不能严上去之分。45、锐始懈终:入手时一鼓作气,可以自主,至结句鼓衰力竭。46、用典冷僻:专求古人未使之事,又一二奇字缀葺而成诗。47、相次丛聚:相邻四句集中使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眼,比如同属禽兽类,花卉类等。48、句法类同:接连的各联的句式雷同一致。49、迁意就韵:在韵与意发生矛盾时,不惜影响思想的表达与感情的抒发迁就押韵。50、矜情作态:抒情时矫揉造作,在字面上用力,破坏了全诗的韵味。51、讥诮失度:讽刺之作因流于尖酸刻薄或怨忿怒骂而堕入恶趣,失去应有的批判性。52、使事深晦:用典、用意、用词过深,令人费解。53、情意直露:直说实说,铺陈无余,剥夺了读者思索、想象与再创造的空间。54、玩弄叠字:用得过分,句调句式只能相同一致,失却自然妥帖,反使读者生厌。55、半字同文:指一个句子多用偏旁部首相同的字组成。56、以丑为美:被表现的对象不具备审美特性,对丑的事物仅仅是按照美的法则加以表现而不能揭示其本质,依旧不能化丑为美。57、淡而无味:以为淡者无须妆点,任其粗服乱头,浮浅枯槁,淡而无味。全诗皆无难字僻句及华辞丽藻,淡是淡了,却毫无余蕴可言。58、词气烦絮:拉拉杂杂一路写来,让人感到啰嗦拖沓,实际上如此铺衍,仍难写尽。59、语意重出:合掌。语意重复出现在某一句诗里。多出现在诗的上下对句里。60、援古牵强:借用古事,没有引得的确,用得恰当,出现生吞活剥的情况。61、明白断案:在咏史时,唯恐读者不解己意,往往明白断案,缺乏诗歌特有的艺术魅力与反复吟咏寻味的效果。62、粘滞物相:入手擒题后,唯恐失去尺寸,故粘着皮骨,斤斤刻绘,结果写出的诗如同试帖体一般。咏物而只是停留在物象的描摹上,不能灌注自己的思想情感于其中。63、有理乏趣:哲理诗或禅理诗,理虽有之,诗趣却无,犹如语录讲义之押韵者,读来味同嚼蜡。64、挦摭奇字:使用奇字僻字,实无意义和必要,未免英雄欺人。65、语不分明:诗人一味讲求精炼,连必要的交代也加以省略,使得从诗句的本意来看,读者很难明白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只有结合上下句仔细揣摩,或可求得其意。66,疏于呼应:为文作诗,不先打伏笔,直待后面无端写来,致使语辞凭空逸出,无所依据。67、骨力孱弱:诗质稀薄,句法松散,使得读者在阅读作为主要表现内容的思想情感时感受贫乏。68、远离题意:认题有偏差,致使内容与题目风马牛不相及。69、哑谜待破:禁物体。放弃对事物特征的描摹而转向对物体氛围的渲染。如咏雪,不直写雪色雪态,只就落雪时的周遭环境作烘托。咏物而胸无寄托,笔无远情,再加上诗中不出题字,那自然就成诗谜了。70、同字相犯:犯重。但两种情况除外:一是两字俱要,宁作相犯。二是用同字回互法及蝉联取势法。71、强事饰辞:以为日常生活中的寻常事物粗俗,不堪入诗,故不肯明白说出而用代字、故意以尖新奇特的代字来掩饰文意的浅薄,巧作刻削,犹如谜语。但避免重字,为诗句点染生色者除外。72、炼字露痕:研炼字句时未能泯去锤炼的痕迹。73、以文为诗:尤其是以叙事为主的古风,不是借助古文的某些叙述手法、章法以求得内蕴的深厚,而是标新立异,以古文的句法和字法造诗句,不仅新风格没形成,反而削弱了诗歌语言的精炼含蓄,破坏了诗歌声韵的和谐优美。74、堆垛故实:句句有出典,语语有来历,而且这些事典并没有构筑出新的独特的意境来、反而处处成为障塞。75、有句无篇:某一联写得很好,但看不出所绘之景之情之事对全诗有何作用,既不见承上,又不见启下,完全是摆设。76、夸而失节:使用夸张手法时超出了人们情理所许可的范围。77、识见未高:咏史诗里因为诗人的史识肤浅或偏颇,使得作品无所发明,平庸乏味。78、不究训诂:诗人对所使用的词语一知半解,随意乱用。79、谐而入滑:在采用寓庄于谐手法时,堕入油腔滑调与低级趣味中。80、刻意尖巧:用巧之作以巧为巧,巧而露尖。81、比重失当:起句语势太重,难以为继。82、韵度尚乏:绝句的三四句用并列句式,意又不作流水呼应,使得全诗节奏不舒。83、游骑无归:结尾未能收束文势,回到题面。84、出语无端:下语没有来由,莫名其妙。多出现在对仗中。85、自相抵牾:昨日诗以此为是,今日诗以此为非。86、句调稠叠:在一首诗里,连接各联的句调稠叠。不同的诗中,句调也是千篇一律。87、落入格套:使用格套语,格套结构和格套意境,没有自己的生活感受,没有新意。88、时空错乱:描摹多个事物时,事物之间的时空交织毫无理性。89、殉情应俗:生日诗和致语诗里,为了应俗,诗人曲意奉迎,从而迷失自己的性情乃至人格。90、立意浅近:立意卑弱浅陋,总在描写琐屑,无大涵容。91、景不谐情:作品因为缺乏有力的反衬,使得感情与景物之间不和谐。92、气象狭促:超不出眼前所见所历,具体的感受局限于个人生活的范围之内。93、比附有痕:下笔之先就有意为寄托,使得作品成为概念的图解,物象本身无法涵盖诗人的思想情感。94、未称题情:切题未把握好分寸,未能尽展题情。95、形容失体:描述事物的形象或性质时,不切合对象本身,比喻和夸张手法除外。96、行布无韵:行文布置得不够生动,诗句的次第安排失当。97、体非其宜:将宜于此体表现之题材用彼体来表现,一是不宜古而用古,或宜古而不用古。二是以律为绝,以绝为律。三是某些词牌有特定含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谈艺录
后一篇:绝句选珠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