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死而后仁

(2009-12-22 11:48:21)
标签:

论语

现今

杂谈

分类: 冰雪文章

死而后仁

 

    有人统计《论语》里“仁”字,出现了109次。确实,仁爱是儒家思想的灵魂。仁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孔子对弟子们进行了答疑,答案却不统一。对大弟子颜回说的是“克己复礼为仁”。仲弓听来的“仁”是:“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重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家无怨,在邦无怨。”那个樊迟挺好问,得的答案也多:仁者“爱人”,微言大义;“仁者先难而后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而司马牛所闻竟是:“仁者其言也讱”——仁者话语迟。孔子确是反对花言巧语的,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花说柳说虚头巴脑没几个好东西,而“刚毅木讷近仁”。孔子跟子张谈的,则更具可操作性:能行恭、宽、信、敏、惠五者为仁。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值得铭记的箴言。夫子跟子贡的对话,提出仁的最高境界:“博施于民而能济众”,并且给出解决方案:“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自己想好也要别人好;拿人心比自心。

    仁,左亻右二,意思是人要立住脚,光想自个儿不成,心里要装着“二”:一自己,一他人。仁即推己及人,即孔子“一以贯之”的恕,就是换位思考。关于仁,还是周作人总结的好:“所谓为仁直捷的说即是做人,仁即是把他人当做人看待,不但消极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要以己所欲施于人,那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更进而以人之所欲施于人,那更是由恕而至于忠了”。

    孔子的道是用来行的,不是争论的。仁是容易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想仁,仁就来了。仁又是难的,仁即做人,要做,要克己。孔子说“吾未见好仁者”,活七十多岁,但见赴汤蹈火的,未见蹈仁而死者。孔子对仁,是高自标置的。他极少谈仁,论语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子张问:子文三当令尹,不喜;三次免官,不愠。是仁吗?子曰:这是忠,焉得仁?又问:陈文子不满崔子弑君,毅然去国,弃十乘车马如敝屐。算仁吗?子曰:此为清,焉得仁?孔子从不轻易许人以仁。孔子说一箪食一瓢饮的颜渊,也只是“其心三月不违仁”。孟武伯问孔子:子路仁否?子曰:他要是当个国防部长没问题,至于仁说不上。冉求呢?他要是干个市长不难,至于仁不好说。公西华怎样?他当个外交官绰绰有余,至于仁很难讲。在孔圣人看来,从政易,为仁难。季康子问孔子,子路从政行吗?子曰:子路果敢,当官何难。子贡呢?子贡通达,没问题。冉求如何?冉求多才多艺,有什么不可以。论到自己,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

      从论语里看,孔子直称其仁的只有四位。纣王无道,微子离开了,箕子成了奴,比干死于谏,子曰:“殷有三仁焉。”几位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看来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仁的。子产也还只是“惠人”,至于伯夷叔齐柳下惠们,孔子给他们的评语是逸民,已经挺高级了。但孔子说的仁,也不是非得金要足赤,非得24K。比如管仲,孔子批评他:奢侈铺张,不拘于礼,“管仲之器小哉!”但还是称他“仁”。子路、子贡都有意见,说老管这小子他妈不够意思,本来辅佐公子纠的,小白杀其主,同事召忽自杀,他却有滋有味地给小白当起宰相来了,什么人嘛!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他批评子贡,怎么能拿匹夫匹妇的标准套管仲呢?

    但有一条,孔子说的仁者,都是死而后仁。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圣人哪里见得着呢,君子就不错了。孔子论“仁”,有点儿像树典型,劳动模范好选,全民榜样难立。的确,不到最后一息都难说的,晚节荒芜的例子太多了。仁是儒的最高级,当仁,不让于师,可以“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志士仁人,不能求生以害仁,可杀身成仁,关键时刻豁得出去。就像修成正果的佛,羽化成仙的道,仁是一生的战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在水一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