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财经点滴 |
前阵,基金经理老鼠仓事件一度在投资市场闹得沸沸扬扬,很多人对此很疑惑,也因此对投资基金丧失信心。尘埃尚未落定,我来谈谈我的看法。
首先,要弄明白什么是老鼠仓?老鼠仓一般是指庄家用公有资金拉升某只股票之前,先用自己个人(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的资金在低位建仓,待用公有资金将股价拉升到高位后老鼠仓会率先卖出获利。对于基金老鼠仓而言,庄家就是基金经理,共有资金就是基金资金。
其次,让我们分析分析老鼠仓事件发生的原因。涉及老鼠仓的基金经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他的收入与业绩没有直接关系。说到基金经理的收入,要先说说基金公司的收入。基金公司的收入来自哪里呢?来自基金的管理费。基金的管理费是如何计算的呢?是按照基金的规模(盘子)乘以固定比例(通常是1.5%)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基金公司的收入只跟管理基金的规模相关,而与基金的业绩没有直接关系。当然了,基金业绩好,其规模也更容易变大。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基金投资者和股票投资者绝大部分都是非理性的。他们选择基金和股票不是靠观察和分析,而是靠道听途说,具有很明显的羊群效应。另外负责任的基金公司对其管理规模有非常严格的限制,并不会为获得短期的利益而盲目扩张规模。所以目前基金公司的规模与其业绩并不成正比。基金公司的收入如此,基金经理的收入模式也不可能有质的跨越。因此,当一个基金经理有好的业绩却不能获得相应的收益时,他可能会想其它办法,比如老鼠仓。况且,老鼠仓是很隐蔽的,很难查获。你说,如果你是基金经理,你会不这样做吗?
再次,老鼠仓事件的根源是什么?我们以官员为例,当其中非常少的一部分腐败的时候,我们可以认为是他们的道德有问题;但当其中大多数人都开始腐败的时候,我们就不认为是道德问题了,而是制度问题。目前公募基金业这种利益分配制度,不能对业绩进行有效的奖励。这样导致的后果或者是盲目扩大规模,变成泰坦尼克;或者是建点老鼠仓,赚点私房钱。在现有制度下,我敢断言,在公募基金经理中,至少有60%以上都有或大或小的老鼠仓。与之相反,私募基金经理的收入一般是从利润中提成的。他做得好,自然就赚得多。你说,他还会绕个大圈子,还冒着道德和法律风险,搞什么老鼠仓吗?
再再次,如何根除老鼠仓的发生呢?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是,依靠并指望道德去约束人的行为,而不是法律(制度)。这样的后果就是“潜规则”,就是“非典型性腐败”。因此,根除老鼠仓,不能依靠道德,或者说不能仅依靠道德。要依靠制度,不仅仅要依靠惩罚制度,还要依靠奖励制度。如果现有分配制度不变,即使把惩罚制度设计得很好,假设可以完全执行,或许会消除老鼠仓,但更有可能发生是,没有人愿意作公募基金经理。因此解决老鼠仓的根本,就是改变现有利益分配制度,使收益与业绩直接挂钩。我相信大多数投资人也愿意如此,谁不希望基金经理的利益与投资人的利益保持一致呢?
最后,对于上投摩根,我一直是很信任的。长时间的表现可以证明,它是一家负责任的基金管理公司。发生这样的事情,瑕不掩瑜。我这样说虽有广告之嫌,可谁让我是它的fans呢?而且还是一个相当理性的fans。
前一篇:新浪博客越来越像QQ了
后一篇:哈,我的文章被新浪收录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