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突出五大核心
(2025-10-28 12:03:21)
标签:
封起de日子 |
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突出五大核心
#封起De日子#
周二早盘两市主板指数窄幅震荡整理,却丝毫没有影响上证指数涨破4000点,日志当中观察到本次4000点的突破,仅仅只需要拉动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等汇金掌控的品种。
其次,本轮行情的领头羊CPO板块,以及人工智能产业,成为F点大科技的核心。机构抱团、基金交叉持股大科技,就像上一轮主升行情当中的医药、白酒一样。
回顾中国股市的三十多年历史,既有改革开放初期的四川长虹、深发展的家电、金融牛市,也有中兴通讯、深科技等个股主导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牛市,还有深万科等主导的房地产黄金十年的牛市,更有亿纬锂能、隆基股份、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新能源牛市,区间还穿插着恒瑞医药、贵州茅台的消费大牛市。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无论过去多么辉煌,时代总能续写人类发展的新篇章。
作为魅力四射的资本市场来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江湖,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茅台,监管层提出对”未盈利公司的包容度“,于是,我们看到了以寒武纪为代表的创新科技,股价反超贵州茅台;于是,我们也看到了今天有禾元生物、西安奕材、必贝特三家未盈利公司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
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突出五大核心
第一:市场新生态:资本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当前市场呈现“指数稳、结构活”的特征。上证指数突破4000点看似由金融权重拉动,实则背后是资金对“新质生产力”的重新定价。CPO板块作为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其估值逻辑已从硬件制造转向“算力服务商”角色;人工智能产业则从概念炒作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大模型、机器人、自动驾驶等细分领域正形成“技术-应用-资本”的闭环。
第二,未盈利公司上市:资本市场的“破冰行动”
科创板科创成长层首批新注册公司的出现,标志着A股估值体系的重构。禾元生物(植物源重组蛋白)、西安奕材(半导体材料)、必贝特(创新药)三家未盈利企业的上市,反映了监管层对“硬科技”企业成长规律的尊重。这一变革与纳斯达克、港股18A制度形成呼应,但A股更强调“科技属性”与“国产替代”的协同。
第三,机构抱团:从“消费信仰”到“科技信仰”的迁移
2020年公募基金“喝酒吃药”的抱团逻辑,如今已演变为“大科技+AI+”的配置策略。以CPO板块为例,机构持仓集中度超过60%,与2021年新能源板块的抱团如出一辙。这种迁移背后,是人口红利消退、制造业升级背景下,资本对“效率提升”主题的追逐。
第四,风险与机遇并存:新周期的挑战
尽管市场情绪高涨,但需警惕两点:一是金融权重股拉升指数可能掩盖中小盘股的流动性风险;二是未盈利公司上市后,若技术路线或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可能引发估值回调。投资者需在“拥抱创新”与“控制风险”之间寻找平衡。
第五:资本市场的“迭代法则”
从长虹到茅台,从新能源到AI,A股的每一次牛市都映射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当前,以“算力+数据+算法”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重塑资本市场的估值逻辑。正如监管层所言:“资本市场要服务实体经济,更要引领未来。”在指数突破4000点的背后,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一个国家通过资本市场推动科技自立自强的坚定决心。
前一篇:站在长期趋势看待股票市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