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号首长》读后心得

标签:
二号首长赵德良丰满小舟官场小说评论文化 |
分类: 文学散文 |
这是一部让很多人推崇的官场小说,近来异常的火爆,我是用了近10天的时间,连续不断的读了这小说的1、2、3部。总体印象是:小说写的很细腻,尤其是心理描写,可谓写到了灵魂深处;小说很真实,最少让人感觉到作者是在这个圈子里“过”过的;第一部最精彩,第二部差一些,而第三部明显的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首先吸引我的,是小说中人物的准确、精致、细腻的刻画。其实这小说的作者写了那么多的人物,却几乎没有一个人物是“有形”的。我说的这个有形,说的是人物的外形。不知道读过这小说的人,能不能告诉我,这小说的主人公是什么样子?如果我是导演,要把这小说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我是不可能根据小说找到理想原型的,因为,小说几乎没有提及一个个人物的外部、体型特征,比如唐小舟,你说说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英俊潇洒到什么程度?没有。但这些人物已经活了,因为太多的行为和语言描写,让人在心中已经给这些人物设计了自己认定的形象,还是拿唐小舟做例子,我给他的形象定位是这样的:个子中等、皮肤较白、五官精致但棱角分明、略偏瘦、头发偏长,手指细长,说话的声音却很浑厚。而省委书记赵德良呢?应该是微胖、1.78的个头、大嗓门儿、目光犀利、鬓角少许斑白,腰板挺直。例外的是,小说对一个个女性的描写却很细致,外形、容貌、声音等等,不同的美女不同的韵味,无不细致,可能美女要好描写吧。
人物描写或是塑造中,我认为唐小舟妻子谷瑞丹的描写最为成功和丰满,这个悲剧式的人物笔墨并不是太多,但却极深刻。因了骨子里的高傲和从父母继承下来的势力眼,在选择了唐小舟为丈夫,本以为是选择了一个潜力股,却很是失望后,用红杏出墙的方式,继续实现自己“高傲”的权势梦,结果为自己的极端自私、目中无人和滥情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这个悲剧式的人物,从一开始的行为就让人感觉到了真实,因为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她最后的转变,完全是被现实的墙碰的头破血流后才有的。
正如小说封面上的那个副标题,当官是一门技术活,是的,小说最成功的就是把这技术内容如同细致的解剖一样,进行了几乎所有细部的描述,难怪一些读者说这是一部可以当作官场手册的小说。小说展开一个庞大的体系,让我们知道官场的林林总总,更让我们知道了很多并不熟悉的官场规则。
读这小说,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官场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明争暗斗”,小机关有小机关的斗争方式,大领导有大领导的争斗策略,但只有表面平静的样子,没有瞬息安静的官场。小说中所谓的正面或反面人物已经没有了界线,只能说以斗争的双方,省委书记起德良和省长陈运达的“斗”,几乎是这个官场上所有人“斗”的最根本和最重要的原因,多少人,其实只是这两大巨头争斗的棋子,如何运用这些棋子,玩的就是智慧,或者叫做“政治智慧”。
小说用一种近乎不可能的、喜剧式的开头,让一个官场失意、有能力却没办法的小小省报记者,从戴着绿帽子不敢爆发,让报社领导骂得狗血淋头却只能自嘲的小小记者,一夜之间,成了炙手可热的“二号首长”,这本身几乎是不合逻辑的,现实中也几乎不可能。但小说已经从这里开始了,于是,读者不自觉的会进入一种“亢奋”阶段,有一种隐含的满足感,一如儿时读了西游记后,多次幻想自己能腾云驾雾,能随意变化一般,这是一种典型的意淫,但作者却很好的把握了这
种意淫,让故事从一开始就抓住了读者,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那一天时间唐小舟命运的改变,如同一面镜子,不,应该是照妖镜吧,一下就让很多表面光鲜的东西,露出了丑陋、真实的一面。看看那个唐小舟的徒弟徐雅宫吧,一个第一天还装疯卖傻地在唐小舟面前装“圣女”的年轻漂亮的女记者,第二天在他身份发生变化不到24小时,还是这个圣女,还是用装疯卖傻的办法主动投怀送抱来了,让人好恶心!但恶心归恶心,毕竟是香喷喷的美女主动献身,什么样的男人能真的把持得住?于是,就是一天的时间,权力的光环就让一个女人变化的如此彻底和直接,怎么能让人不感叹?
这变化太突然,以至于唐小舟几乎没有时间去适应,于是当他的手机几乎被打爆,从前没有联系的、八竿子打不着的人都来和他套近乎,看上了他的什么?头上的权力光环而已。从一个小小的记者,从一个让社长骂的一钱不值的人,到社长主动邀请喝酒,这社会的丑陋让人怎能不叹息?身份变化的第一天开始,他的人生也就完全不同了,美女、金钱一起来了,尊重、笑脸来了,任何过去不能想像的困难都不成问题了,他想到的事有人办了,没有想到的也有人想到了,就连他的家人也一起光耀起来,太多的“好处”一发而不可收了。真应了那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应该说,作者刻意让这个唐小舟聪明和机灵起来,也让他能很幸运的把握住一些机会,于是他慢慢赢得了赵德良的信任,这种信任又是那样的脆弱,他不得不百倍的小心,不得不防范一些根本想不到的威胁。那个省委秘书长余丹鸿,可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客,攻于心计或又不留痕迹,贪得无厌却也仅仅是一颗棋子,他的命运有些滑稽,身在高位却经常要低三下四,聪明透顶却最后被聪明所误,落得个身败名裂、自杀谢世。
虽然作者一直试图让省委书记起德良高大起来,让唐小舟正义起来,但所有的描写又让人感觉到,官场是一个巨大的漩涡,你想在这个漩涡中独善其身几乎是不可能的,你那样想都很另类,别说是去做了。所以,赵德良也摆脱不了官场的游戏,也无力改变游戏规则,只能利用规则,绞尽脑汁去打倒对手;而唐小舟也一样,进入这个漩涡,几乎不能把持,美女一个个的主动献身、金钱一把把的主动送上门,利益几乎如同打开的阀门,没有阻拦的就一起来了,他很是困惑过,但他很快就明白了不用白不用,于是,同一时间他和四个不同年龄和阶层的女人保持着性关系,几乎没有投资就有了自己的产业。虽然作者从一开始就安排了他的妻子红杏出墙,安排了他离婚,试图让他和几个女人的游戏“正规”一些,但这也只不过给他的灵魂粉饰了一下。
书中有这样一个精彩情节,唐小舟当了打黑办的联络员,有一段时间不在书记身边,于是,社会趋炎附势的丑陋又一次显现出来,很多人以为他失宠了,于是,电话没有了,邀请喝酒的没有了,美女也不来献身了,这是何等辛辣的一笔?可如今的社会就是这样,你的头上一旦没有了权力的光环,立刻,所谓的金凤凰,一下就成了落汤鸡,可悲吗?现实就是如此。
应该说这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对人物和事件的描述起伏跌宕,让人欲罢不能。当赵德良渐渐掌控了局势后,按照常人的思维,他应该来一次大洗牌,把和他对着干的人统统打到,但他没有,为什么?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告诉我们,官场的最大要点不是打到对手,而是政治、利益的平衡。
因为要平衡,赵德良没有和省长陈运达斗争到底,没有把他置于死地,而是在彻底降服了对手后,和他握手言和了,为什么?他不希望两败俱伤,他深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这个道理,斗下去只能也伤及自身,他也要用政绩为自己的官场之路铺垫,不能一味的内哄,已经降服了对手,就要充分利用对手,这是政治智慧的一部分,也是掌握平衡的要点,而这种平衡的前提是你不能威胁我的根本利益,这就是官场。
应该说小说第二部的最后,似乎作者已经没有了耐心,很多描写开始粗糙,一些必要的交待没有了,比如赵德良和陈运达握手言和场景的描写,让人不可思议,因为只有他们两人在场,小舟怎么可能知道谈话的细节?作者用了一个极为偶然的场合,让人感觉很是牵强;再比如,小舟选择的婚姻,那个最后嫁给他的女人,是他的中学同学,毕竟已经近40岁,竟然是个处女,还一直在等他。她不可能会预测出唐小舟的婚姻最终会解体吧?如何就一直会等他?40岁守身如玉可能,但独身这么久,人总是会有很多怪异思维的,怎么可能一直保持20年前的纯真?这一切都没有个必要的交待,让人有敷衍的感觉。
整体来看,读完这小说,有些压抑,虽然小说中多次表白说,不要以为官场都黑暗,人人是贪官,但作者可能也不能回避的是,他写的几乎所有的官场中人,都在“努力”的适应官场的游戏规则,都在努力的向上或争取实际利益,这是一个矛盾,作者总试图回避这矛盾,但他显然还没有做到,因为官场中最最重要的还是人的因素,人没有改变,规则没有改变,这矛盾就不可能化解。
瑕不掩瑜,毕竟,这是能让很多人一口气读下来的小说,能如此吸引读者,这本身就说明了这小说的魅力。官场的小说很多,王跃文的《国画》是我接触的第一本官场小说,这部小说应该说有了很大的突破。真实,是这小说最让人读下去的武器,因为真实,才能共鸣,或许,这也是有人传言这小说已经不让出版的又一个原因吧,但愿这样的传言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