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杂感七)你以为学生是怎么理解素质一词的?
(2010-04-06 11:29:42)
标签:
数学马虎素质能力认真教育 |
分类: 教育心理全方位 |
文/ 梁朝中
中国是个素质教育大国。自古以来,时代都赋予人们需要具备有素质的人。
当今,我们有时在路边行走时,或者在公交车上,看到有人随地吐痰,我们脑海中就会闪出一念:真没素质。
人品好、有修养、懂礼貌、有规范就是一种人品素质。人在社会中生活,除了有好的人品素质之外,还要具备一种素质,它是素质的另一方面,也就是做事的素质,也叫做一种能力素质。
这里,可以看出,素质分两种,一种是人品素质,另一种就是能力素质。
在《辞海》中,对“素质”一词的解释为:人和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但对于当前社会中的竞争现状来看,如果只具备“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相关的素质的话,就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了。
人品素质是我们做素质教育中经常提到的,多数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礼仪规范。而能力素质是一种做事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内在能力。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做人做事,做事前先做人,书店中有很多类似的书在销售。
做事后先做人,做人完了之后应如何做事呢?
就算有这样方面的书,绝大部分是针对上班一族的。做事既然是一种能力,能力就需要培养。培养是说一说就能培养起来的么?必定要经历一个过程。
为什么做事的能力不从孩子时代培养起呢?做事能力的培养和进步应是一种习惯。
我已做教育多年,听到有些孩子还只认为素质就是修养。
我微笑着问:“你怎么看待素质?你对素质的理解是什么?”
“素质就是修养。”
“素质还有别的意思吗?”
“没了吧?素质素质嘛,就是说的修养程度吧,不是吗?”
是的,修养程度是一种素质,但很多学生,乃至成人,大部分还不知道素质是一种处世做事。
就像一张弓和一支箭,弓和箭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具备射杀能力的器具。这个器具如果缺乏了弓,箭也就失去了飞行出去的力度;如果缺乏了箭,弓箭就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弓箭的功能正确发挥,只有当两者同时具备时才有最大功效。
我经常给学生说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你想做哪种人》。
第一种人:人品不差,不会做事(某些无职业不能养活自己的人)。
第二种人:人品差,很会做事(阿尔道夫希特勒)
他们在思考之后,还是选择了第一种人。没错,在这两种选项中,他们认定了人品是第一位的。于是,我又问他们:“如果这两种人都不做,你想做什么样的人?”
他们说:“人品好,有会做事挣钱养活自己的。”
是啊,回答的很好啊。
现今社会,耳濡目染道听途说的不乏“素质”教育,更多的是体现在“孝”、“尊”、“让”方面,更多的如何“会做事挣钱养活自己”方面的咨讯,还是少之又少,我们知道正确做事和做事的能力很重要,但缺乏一种想法:如何提高做事能力。
做事不是做就好了,那只能叫做了事,在当今激烈竞争直下,张三做了,李四也做了,总有一个做得更好。那如何做得最好呢?事业中成功的人士到底具备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呢?
思考力:书店中有本书叫“六顶思考帽”;
执行力:执行方案的能力,有很多书;
细节力:《细节决定成败》想必很多人看过;
影响力:《影响力1、2》是一种很畅销的书;
⋯⋯
很多“力”,众多的能力当中,有一种力量最重要,那就是:
认真能力。
没有认真能力,上述的几种“力”是无法最终胜出的。
认真能力如何得来?只能是水到渠成,从小培养起。只有真正做到了认真,其它能力的培养会容易得多。
所以,还有一种素质是认真。
学生如何能快速拥有一种认真做事的能力呢?那还要从学生对“认真”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来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