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能为你带来好心情
运动不仅有益于人的身体,也有益于人的精神,甚至一想到运动都使人心情愉快。很难想象在游乐场坐了过山车或滑完雪、骑旋转木马后会愁眉不展。
静止不动是一种抑制剂。很久以来,人们一直怀疑抑郁和不活动之间存在着相关性,只需想想关在笼子里的动物就让人心情压抑。但正如我前边说过的,我们其实也都是被囚禁在“动物园”里的动物。我们的文化使我们置身于一个缺少的牢笼里,或许没有压抑的人就是我们中那些活跃的人。
有人断言,不论何种压抑的心情都会被10公里的长跑所改变。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相信,体育锻炼是治疗抑郁病有一个重要方法。
运动是如何改变压抑心情的呢?肾上腺素是一种化学抑扬调节剂,在运动中调整身体的适应性。肾上腺素的多种影响之一是刺激大脑释放内啡呔。内啡呔是大自然创造的化学物质,用来抑制我们的疼痛感。人类在进化中逐步形成了对疼痛的耐性,其好处在生存斗争中显而易见——战斗中感觉不到伤口的疼痛。一个人用断腿竟差一点儿跑完波士顿马拉松赛的全程,直到比赛结束才觉得疼痛忍。肾上腺素和内啡呔都是兴奋剂,心情忧郁的人都缺少这两种化学物质。治疗抑郁症的较好办法是,恢复和补充肾上腺素和内啡呔的不足。自然疗法就是运动健身。
随着人的岁数的增大,进入中老年时期,身体功能不可避免地要下降。健康健康的身体使你能更好地承受身体功能降低带来的压力。行动越来越迟缓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想跟上儿孙们的脚步,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切实际,但是如果你努力去做了,那么得到抑郁症的可能性就会大为减少。最后的生活不应在坏心情中度过,它应充满欢愉和乐趣,运动健身计划是保持这种生活态度的关键。步行去商店、图书馆或邮局比黑色药箱里的任何药物都管用。
运动是一种积极的身心休息
体育运动是人们调整、顺应新的生活节奏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同时也是从一种相对比较消极、被动的“休息观”上升到积极进行“体质投资”高度的有益休息方式。它具有防范疲劳和获取人体能量的双重功效。
连续做同样工作如果时间过长就会感到疲劳,随之体力下降,工作效率降低。这种现象可以看做是身体要从强制状态解放出来,也就是由于自身的防卫本能为避免出现病态,通过疲劳发出信号。
身体疲劳当然要采取休息的方法加以消除,但是怎样休息效果更好呢?经常锻炼身体的人与不锻炼身体的人,休息方法不同,效果也不同。这是因为,两者在安静时的脉搏数(即心脏跳的次数)有很大的差别,一般成年人安静时的脉搏数每分钟70次左右,常运动的人每分钟大约在60次左右,不运动的人每分钟大约80次左右。
心脏每收缩一次,在浅表的动脉管壁上可触到一次搏动,称作动脉脉搏。脉搏可以反映心搏频率、心搏节律、血压、血流及血管等方面的情况。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可以使心跳加快,心输出量增加;迷走神经兴奋时心率减慢。运动时交感神经占优势所以心跳加快。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虽然受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控制,但心脏本身的功能与平素身体锻炼有很大的关系。经常锻炼可以使心肌收缩力加强,每次搏出的血量增多。通常将心脏每分钟输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但是心输出量与心跳次数的关系则是:心输出量=每搏输出量×心搏频率。每次搏出的血量增多而心跳次数减少,但心输出量不受影响,足以供应全身所需要的血量。优秀网球运动员有脉搏次数约38次左右,心跳次数越少,心脏负担越轻而心脏储备的力量越大。
人们在运动时,血输出量可以增加几倍,这时运动着的肌肉就可从单位体积的血液中多吸收氧气。因此,运动时供给肌肉的总氧量会大大地增加,所以运动员精力充沛,运动能量大。
经常锻炼有人平时脉搏次数少,这主要是因为他的心肌收缩力强;安静时是迷走神经占优势,可以充分消除身体的紧张状态从而得到有效休息。缺乏锻炼的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即使在夜间心跳也比较快,因而不能充分消除疲劳。对于肉体疲劳的消除最好方法是睡眠,但也不能完全靠睡眠,除睡眠外还要进行一些其他活动。
对于精神疲劳的消除主要靠活动身体而不能靠睡眠,譬如用脑过多而感到疲劳时,可散散步或打打球,或进行适当的体力劳动,这是消除精神疲劳最有效的方法。
子俊方舟·
12.04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