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教你诈
是教你看清世相
认识别人的诈
以免吃亏上当
甚至误了性命
一定要求病理化验
即使你已经四十岁了,在切除子宫肿瘤之前,就算医生没有想到,你也应该要求验孕。
做大手术应该选择有病理化验的医院,甚至在手术之前,明着问医生是不是有病理化验,并表示你要看报告。
即使是小手术,只要切下来组织,譬如皮肤上长个小东西:直肠里发现的息肉。就算是一点点的“小东西”,也应该做病理化验。
求阎王不如找小鬼
要了解手书房里情况,或“间接”促使医生特别小心。你与其托院长大人“关照一下”,恐怕不如跟会进手术房的小医生、小护士攀关系。
不要执迷于名医
不要执迷于名医,更不必坚持老医生亲自动手,你要看动的是什么手术,来选择“执刀”的人。
尊重那些经验老到的医生,他可能在旁边以“动口”的方式救你一命。
容忍实习医生,因为他们是你或你下一代的救星。有他们在旁边,你的主治医师会小心一点。
给病人的建议
一、除非很明显的眼睛、鼻子或牙齿的毛病,你可以直接找专科医生。当你不能确定哪里出问题的时候,最好先找一般科的医生,做个整体的检查与评估。
二、看病时少说废话
许多人明明是去看病,自己却在扮演医生。看病的时候,只说自己的病情,其余的话少说,由他去想、去猜、去发现。等他检查完了,如果没有想到你“自己猜想”的问题,你再提出来。(这很重要!你可以不先提,单千万别到最后“忘了提”!)
少给自己争端,少指导医生看病,少自己教医生开药。(除非是慢性病的长期用药。)
给医生的建议
一、一般科的医生要客观、要知所进退,你能治就治,不能治就尽快介绍给最恰当的专科医生。
二、专科医生碰上“直接找来”的病人时,必须作整体客观的检查,往不同角度去怀疑,不能只往自己专精的“那一点”上想,以免“见木不见林”。
要避免马虎医生,最好有亲人在旁边看着
除非你这丈夫胆子小,怕看血,或者看了之后可能“不举”,最好争取进入产房。
如果你陪产,一定要先有心理准备,你要够勇、够胆,还要够冷静。
你甚至的先读书上网、受产前教育,或参加医院给准爸爸开得特别课程,是你对女人生产先有个认识。
医院里用来检测婴儿的胎心机不够时,如果你太太又难产、胎位不正,你一定要争取使用胎心机。
如果你是病人家属,要警觉、要积极,为病人争取照顾。如果你自己是病人,没人为你争,你在有意识的情况下,千万要为自己争。
关于牙齿的问题
一、如果你去看牙医时,就算有一颗牙疼死了,除了治那颗牙,你也应该要求医生作全口的检查,告诉你全部牙齿的情况。
事先沟通,绝对有利于双方。最起码,病人有权了解医生要在他嘴里“动什么工”。
二、如果你希望尽快治好,可以跟医生特别约时间,比如他原本星期天不上班,为了你,他特别安排。
三、货问三家不吃亏。碰上大手术,譬如全口假牙、牙床再造、植牙,你可以先打听一下同等级医院的价钱。
四、如果你发现问题,比如抽神经,加了“套子”之后,还总不舒服。与其一直去找同一个医生,不如换家诊所、换位医生。
五、你要有个认识----看牙跟看别的科不一样。
如果你想省钱,很可能变成偷工减料,只做表面功夫。没多久,你又得拆了重做。
中西合璧
需要动大手术时,你就应该多找几个医生。
甚至为了客观,你得找不同医院、不同系统、不是“同一挂”的医生,听听多方的意见。
就算你死心塌地,只打算找一个医生,也最好先看看这方面的书,或上网查查相关的治疗方法。
今天某人用了偏方,可能正好对症,对了他特殊的体质,于是“正方”治不好甚至医生宣布放弃的,居然能奇迹似的复原。
那也算是“天才”,最起码是“天佑”。问题是,你凭什么认为自己跟他一样,一定会是少数中的少数呢?
关于“药”1.
一、无论到大医院或小诊所看病,都应该知道医生开的药名。
二、你可以问医生除了他开的药,是不是还有更好的选择。
三、你应该要求药剂师提供“用药须知”。
四、当你在医院诊所拿了药,又去外面的药店买补品,或拿医生处方去买医院里没有的药时,应该告诉药剂师,所有你正在服用,或将要服用的药。
五、买药时一定要看清楚药品的包装标示。
六、你要好好阅读药品说明。
七、货比三家不吃亏,不要总在同一家药房买药。
八、医师和药师可以不主动说,但你不能不主动问。
九、认清品牌药和学名药。
十、要不断吸收医药新知。
关于“药”2.
一、小心不要被“XXX食字第XXXXX号”这类的文字误导。
二、认清食品与药品。
三、健康食品不是药。
四、细细阅读产品说明,分辨夸大不实的文字,
五、不要随便相信来路不明的宣传单和小册子上的资讯。
六、避免落入“暗示”的圈套。
七、注意成分,小心掺水造假。
八、评估价格是否高的不合理。
九、小心是否有要求你服用不合理用量,以增加消受的情况。
十、将日常服用的各种补品相思成分加在一起,算算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关于医疗设备
一、选择拥有最进步医疗设备的医院。
二、选择拥有最佳检验仪器的诊所和医院。
三、设备是不是最新的“一代”?
四、操作医疗仪器的人够不够专业?
五、检验仪器是不是对症?
六、是否有使用医疗机器的必要?
七、收费是否合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