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买入策略大全,总有一款适合你

标签:
股票基金 |
分类: 投资 |
基金定投,是一种定期、定额购买基金的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策略。
在基金定投与普通的基金买卖,也就是纯粹的“被动与主动”投资方式之间,结合时机的掌握、估值的判断、资产的再平衡等,又有了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投资方式。
一、股票的投资三要素
其实,无论是股票型基金,还是指数型基金,最终都是股票的买卖,而从股票个股的投资角度来说,离不开对象、时机、力度的三要素。
http://s14/mw690/001mgQP0zy7mkBPsuQJed&690
对象,是买卖的股票,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最喜欢的是独具眼光的“未来优势型”公司,或者是“当前优势型”公司;
时机,是适合买卖的环境,比如优质公司的潜力未被发现,被严重低估,或者整个市场陷入了大熊市,极度低迷的时候,就是买入的好时机;
力度,是买卖的数量,也就是仓位控制,这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也是新手最容易忽略的。
这三个因素是价值投资策略的基石,比如发现了好的对象,遇到了千载难逢的时机,那么买入一定要大力度,只有稳准狠,才能有大回报。
二、基金定投的三要素
与股票投资一样,基金定投,也可以总结为三个要素:对象、时机和力度。
对象:买卖的基金,是单个基金,还是一个基金组合;是主动式的混合型、股票型,还是被动式的指数型基金;是代表规模、市值等的“宽基”,还是代表行业的“窄基”等,都是对象的范畴;
时机:固定时间买入,是每月一次,还是两周一次;“半固定时间”买入,比如每月肯定会有买入,但具体时间不固定,根据市场的走势来确定;
力度:每次固定金额买入;还是根据基金净值的变化、均线走势等各种因素,低了多买、高了少买的不固定金额方式。
虽然市场上的各种“智能”定投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根据这三个要素,以及牢牢不忘“风险&收益”的基本投资准则,可以简单的分为四种基金定投策略,分别对应不同级别的投资者。
http://s5/mw690/001mgQP0zy7mkBRoN7K94&690
注:
1.
2.
3.
三、初级投资者------传统定投
传统的定投,就是定期、定额购买固定的基金,纯自动的方式。
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确定好每月的可投资金额后,做好自动的设定即可,例如每月定投两次,到时系统(银行、基金公司、其他第三方网络代销平台等)会自动扣款买入,最为省时省力。
这种“纯被动式”的投资方式,好处是强制投资、自动化建仓,无论股票市场处于什么样的大环境,看似无脑,长期来看可以实现8-10%的年化收益率,稳享资本市场的收益(例如定位高股息股票的红利型基金,来做为养老金目的的长期定投等)。
因为是定位在初级投资者,有些细节要再提醒下。
-
基金的选择:建议指数型基金中的“宽基”,例如上证50、中证500、中证红利等。如果实在看好某行业,要考虑“窄基”的话,也建议做个基金组合,以“宽基”打底。
-
定投开始的时机:按道理最好是在熊市开始定投,但试图寻找最低是Mission Impossible。基金定投的好处是长期平摊成本,据统计每隔一段时间开始定投,即使是在当年6000点的高峰,长期下来也可以实现盈利。如果目标是在未来的山顶卖出,又何必在乎现在的小山丘。
-
基金再平衡:对于一个合适的组合来说,选择的是不同类型的标的,可以考虑每年一次的资产再平衡操作,比如年底对已有基金资产,进行预定比例的调整,定投的策略不做更改。
-
资金池:基金定投,是把资金分批投资到基金上,如果是投资者每月收支结余一部分的话,那不用考虑资金池的问题;如果是初期已有的一大笔资金,则要考虑资金池的利用率问题,建议考虑“货币型基金 + 定期理财”的方式对闲置资金进行打理,以免影响到资金的整体收益率。
四、中级投资者------低估值定投
股票赚钱是低买高卖,基金盈利也是低买高卖,如果能对基金进行粗略的估值判断,只买低估值的基金,那收益率不就可以有所提高了吗?
股票的估值,除了看公司的基本面、未来的发展前景之外,一般用PE市盈率、PB市净率、股息率等来判断,但个股的估值有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市场瞬息万变,累积半年的上涨,可能在两天的跌停板之后就打回原型;
相对于个股的估值,指数型基金包含了一篮子股票,整体的估值相对更靠谱些。指数过去的PE/PB/股息率等指标,都在一定的区间波动(当然是不规则的区间),所以过去较低的指标,“大概率”意味着价值低估。
例如,中证500的PE低于25、中证红利的PE低于10.5、证券指数基金的PB低于1.8等,就可以认为进入低估区间(没有严格的标准)。
http://s9/mw690/001mgQP0zy7mkBXNS2ce8&690
备注:
1.
2.
整个股票市场,包含不同种类的指数,而这些指数的估值也不是同步的,还可能是轮动的,比如这半年的冷门是大盘股,而明年又可能是创业板股票。如果买入的都是较低估值的指数,那长期价值回归后的收益肯定更好。
这种低估值定投策略,适合中级投资者。定投买入的对象,是个可变的低估值组合,而定投的时间和金额却是固定的。比如,最初是一个三只低估基金的定投组合,每半年检查一次,把不再低估的定投暂停,选择另外低估的新品种开始定投,长此以往......
这种定投策略,可以实现10-15%的收益率,但也有些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
指数基金的估值评价是个专业的活儿,低估也没有绝对的标准,个人投资者可以通过“抄作业”的方式,定期从网上获取指数基金的估值信息(例如蛋卷基金、雪球“银行螺丝钉”等的低估、中估和高估表),选取最为低估的来进行定投。
-
这种低估值定投,需要一定的主观判断,也需要投入一些时间精力。从完全被动的定投方式,迈出偏主动的第一步,投资纪律不强的话,也可能会跑偏。
-
建议定期(比如半年)检查一次组合,再做调整,这样占用的精力不多;对策略的收益率评价,要基于最终的整个投资组合(持有的基金数量会逐渐变多)。
-
每次定投的时间和金额不变,只是基金组合可能会变化,整体的风险还是比较可控的。
五、中高级投资者------“价值平均”定投
引入低估值,可以提高收益率,但如果低点多买,高点少买,收益率岂不是更高?
价值平均定投,严格的讲,就是买入的金额不定,低点多买高点少买,保证买入后目标市值是线性增长的,在本文中就泛指各种“定期不定额”的方式。
http://s3/mw690/001mgQP0zy7mkC1OEgi52&690
“不定额”定投有各种不同的方式,也没有绝对的标准,比如:
以指数的低估PE市盈率为基础,按比例多买或者少买,如某指数基金低估市盈率的起点是25,月基础投资额度为1000元,在市盈率为20的时候,就投入1000*(25/20)=1250元,在市盈率为50的时候,就投入1000*(25/50)=500元(比如雪球“银行螺丝钉”的定投实盘);
或者,严格按照“价值平均法”,随着基金净值的变化,计算每次需要买入的额度,跌了多买,涨了少买,以保证持有基金的资产呈线性增长(比如蛋卷基金的智能定投法);
再或者,基于指数的均线走势、振幅相关趋势的综合因素,来确定具体的投资比例(比如支付基金宝慧定投法)。
http://s5/mw690/001mgQP0zy7mkC3hWWof4&690
这种“不定额”的投资方式,再结合低估值的“投资组合”,是比较适合中高级投资者的策略:买入时间固定,但需要一些手动操作(一些互联网平台也可以设置自动操作,但其策略是无法更改的),预期可以实现15-20%年化收益率。
高收益,高风险,这种定投策略,也面临者一些潜在的问题:
-
遇到持续的熊市,可能每次越投越多,投入的金额达到初期的两倍、甚至数倍,造成比较大的资金压力,可能面临定投终止的尴尬,投资者需要对自己的财务状况有很好的规划。
-
建议结合低估值的灵活“投资组合”,这样在组合上行走牛后,可以保证持续的仓位投入,否则投入资金量逐渐变小,会影响资金的整体收益率。
-
每次投入的金额不同,有时多有时少,对投入资金的流动性要求高。流动性资金池,要么投资货币型基金,要么投资短期的定期理财,收益性并不高。
-
定投策略的高收益率,是以流动资金的低收益率为代价的,聪明的投资者会衡量资金的整体收益率,而且也会考虑投入的时间、精力等其他无形成本。
六、高级投资者------灵活定投
最高级的投资者,艺高人胆大,可能喜欢一种更灵活的定投策略:不只是买入的基金品种不固定,定投的金额也不固定(或者类似加投的方式),即使是买入的时间,也是“半固定”的(比如雪球“ETF拯救世界”的熊市发车计划)。
所谓的“半固定”,是指在一段时间(比如每月)内都会有投入,但具体的时间是不确定的,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来确定合适的买点,并且会选取低估值的指数基金组合。
可见,这个灵活定投,投资纪律的束缚已经很小了,比较接近纯主动的基金买卖了。但是,这个定投策略,和大部分人盲目的基金买卖相比,虽然看似只有一步之隔,却充满了大智慧,有着本质的区别:
-
这是一个完整的策略,在熊市开启的几年内,将资金逐步的投入(控制逐批建仓的节奏),投资者明白仓位的重要性,明白市场的不可捉摸,更理解难以抗拒的人性弱点。
-
投资者会结合海内外指数基金、债券基金、商品基金等做大类资产配置,灵活的买入低估值资产,并卖出高估值资产,不被传统的基金定投形式束缚。
-
历史可以统计,但未来不可预测,这类投资者是概率高手,是个敏锐的猎人,还有成熟的捕猎方法,>20%的年化收益率就是猎物。
-
潜在的收益高,风险也不容小觑,操作不当的话,精明的猎人也可能空手而归,还不如本分的庄稼汉收成好。
七、小结一下
-
基金定投的买入有三个要素,基金(买入对象)、时机(买入时间)和金额(买入力度)。
-
基金定投看似平淡无奇,但各种不同的变换方式,可以适合不同级别的投资者。
-
投资者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自己的定投方式,形成自己的策略,很多时候知易行难,不要盲目高估自己。
-
从被动的传统定投,到主动的定投方式,务必考虑整体的资金收益率,勿忘流动资金池的成本,以及个人时间精力投入的成本。
-
回归本源,“主动 VS 被动”,“收益 VS 风险”,才是各种基金定投方式的根本,不要被各种妖魔化的智能定投所迷惑,再花哨的策略也离不开投资的本质。